”在不根本改变战前确立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增隇加了灵活性:生擒阮惠,永除该国后患,固属全美;如阮惠“远窜负隅”,“搜捕需时”,即当在收复黎城、传旨敕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隇后,撤兵回粤,不必久驻安南。既不可因畏难而将就了事,亦不可冒险用兵,有隇损国体。究竟应做何抉择,要孙士毅临机决断。乾...
1288年,安南之战,20万元军溃败,十几位将领阵亡。忽必烈很恼火,将镇南王脱欢贬到扬州:“从今以后,你不要再来京师见我”,对这位儿子深感失望,又无可奈何。安南,位于越南北部,宋之前属于中原王朝一部分。北宋时期,安南脱离中原王朝自立,经常出兵袭扰边境。1257年,蒙古骑兵攻打云南,灭了大理国。大将兀良合...
明成祖领导的征安南之役, 在当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不失为成功之举。在安南实际作战仅五个月, 就取得深入异国上千里, 歼敌数十万并迫其对手最后投降的辉煌战果。这在中国历代对外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2重设郡县或成为永乐帝治越的失误 明政府在推翻黎氏政权以后应采取何种政策, 事关明朝与安南关系如何发展...
如果说永乐四年明成祖果断南征, 一举推翻黎氏政权, 为稳定南方局势、反对扩张霸权做出贡献的话, 那么宣宗在执政的第二年就毅然下决心改正前任的错误, 迅速结束安南战争, 更属明智虑远之举, 一来避免了明朝与安南长期兵戈相见, 互相残杀, 二来又不失明朝和皇帝的威信, 因为明朝是主动撤军, 而安南新的统治者们...
1288年,忽必烈又派乌马儿率领大军征伐安南。双方交战三个多月,这次元朝吃了大亏,在水陆方面都没有占到便宜,在白藤江之战中,江水都被鲜血染红。元朝虽然没有彻底征服安南,但战争刚结束,安南国王就派人入朝请罪。应该说元朝没有征服安南,不是它军事实力不够,主要是蒙古军队无法适应热带的气候。参考资料:1....
安南一战,是高骈的成名之作。唐代疆界最南端,在今越南国境内。唐代设有交州(今越南首都河内),后升为安南都护府。下辖有十二个正州,以及四十多个羁縻州。羁縻州由少数民族的酋长统治,这些民族,被称为「土蛮」,即土著蛮民的意思。唐王朝甚至都没有兴趣给他们取个正经名字,其藐视可见一斑。「土蛮」并不...
蒙古在崛起之后,开始征战欧亚大陆,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大理、南宋等政权。可是蒙哥、忽必烈在位时期,在面对一个小国时却吃亏了,他们先后三次对安南用兵,结果损兵折将!安南就是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区,那么元朝为何三次征讨都没能征服呢? 一、蒙哥的首次征讨 1253年,...
乾隆平安南之役又称清越战争,公元1788年末,两广总督孙士毅率八千清军出镇南关,二十余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 1789年初,安南阮氏政权向大清谢罪称臣,接受乾隆册封,这场战争仅两个月即宣告结束。 安南之役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对越作战,历时虽短,但却是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元军的撤退过程中,不断遭到袭击,樊楫和阿八赤等将领战死,脱欢本人也中箭,通过小路退回思明州。元军分路撤退后,陈日煚为了防止元军再次来袭,派使者表示歉意。此后,双方使者之间持续有交流往来。元第二次攻安南之战是1287年至1288年(元至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元军对安南的第二次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