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迁往洛阳后,被封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安乐县公这个爵位,非常高了。古代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刘禅的爵位,属于第一等,公爵。值得注意的是,东吴皇帝孙皓投降西晋后,并没有被封公爵,而是被封为归命侯,这是一个侯爵,属于第二等,低于刘禅的公爵。要知道,刘禅投降时,跟随刘禅的那些旧...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小名阿斗,蜀汉创立者汉昭烈帝刘备之子,因为他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相对比较平静和安定。蜀汉灭亡后,刘禅封为安乐县公,因此,后人也称刘禅为“安乐公”。在继续阅读之前,欢迎点赞关注,方便交流!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
“我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不怀念在蜀国的日子。”这就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成语“乐不思蜀”。刘禅的回答让司马昭父子大笑,不知是因为他们嘲笑刘禅贪生怕死,还是因为觉得自己轻易就安抚了蜀国的降将旧臣。司马昭为了展现他的仁慈,给予刘禅安乐公的称号,并给予他一个大院子,100多个仆人伺候,以及上万条丝绸等物品。...
经历了这次事件后,刘禅身边的蜀汉大臣所剩无几。亡国之君历来待遇不佳,刘禅刚到曹魏便被司马昭拦截,经过一番恐吓后才被放行。然而,为了平息众人的议论,对刘禅的待遇还算不错,封他为安乐公,并允许其世代相袭。仅从这个封号来看,就充满了讽刺意味。作为灭蜀功臣的司马昭,负责款待刘禅。他为了体现地主之谊,...
刘禅被俘后,被带到魏国,经历了从皇帝到囚徒的巨大转变。这个过程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魏国对刘禅并没有进行残酷的对待,反而给予了他一定的生活条件,封他为“安乐公”。然而,失去皇权的刘禅心中难免感到失落。五、刘禅的晚年与历史评价 在魏国的生活中,刘禅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但他心中始终难以释怀对蜀汉的眷恋...
姜维在谋划此事时,还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信,告诉刘禅先委屈几日,结果事情败露,姜维等人皆死,而刘禅则到洛阳安心当起了安乐公。其实司马昭对刘禅并不放心,屡次试探刘禅有无野心,因此就出现了乐不思蜀的故事,有人说刘禅是烂泥扶不上墙,也有人说刘禅是认清了形势,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说到礼遇,山阳公刘协和安乐公刘禅的差别可就更加明显了。且听我细细道来。话说那年,魏文帝曹丕登基不久,便下令允许刘协在其封地山阳郡奉行汉朝正朔和服色。这可不是小事一桩!要知道,正朔乃是一国之根本,关乎历法、纪年等大事。曹丕此举,无异于默许刘协在山阳郡内依旧以汉天子自居。不仅如此,曹丕还准许刘协...
首先,从爵位上来看,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而刘禅则被封为安乐公。乍一看,似乎只是封号不同,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山阳,指的是河内郡山阳县,也就是说,刘协的封地是一个郡,而刘禅的封地仅仅是一个县。在汉代的行政区划中,郡高于县,一个郡往往管辖着多个县。由此可见,刘协的爵位要高于刘禅。其次,从...
刘禅投降以后,一直在洛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的好多子孙都被司马昭封了官,有 50 多个还被封为侯爵,这待遇相当不错。八年后,刘禅病故,活了六十四岁。刘禅过世后,司马炎就给他定了个“思公”的谥号,跟“安乐公”一样,这明显是在嘲讽刘禅,可这时已经没人替刘禅抱不平、说句话了。这八年间,蜀国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