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斋”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为自己的书斋所取的室名。“抱残守缺”:即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斋:名词,这里指书房。如:书斋;东斋;斋屋(读书、休息、思过、斋戒的房舍)。而“抱残守缺斋”,也就是指:“抱着残旧和守着陈缺古董的书房”。值得注意的是:刘鹗取书室名为“...
《抱残守缺斋日记》是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实业家刘鹗的存世日记,记录了他的日常起居、社会交游和思想观点,为研究晚清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刘鹗其人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清末太谷学派第三代传人。他终生以“养天下”为己任,在文学、古文字学、考古、收藏、音...
抱残守缺斋乙巳日记 (清)刘鹗《抱残守缺斋·乙巳日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正月 元旦(1905年2月4日)天气清和 丑刻,存古主人来。予售得无量寿佛象一,伏魔大帝象一,王齐翰卷子一。客去,列我秦权、周节、新符于几,焚香而祭之,敬天命也。午前拜年。午后同汪、范二君游四海升平之楼同芳...
刘鹗日记即《抱残守缺斋日记》,完全根据刘鹗手稿,校辑按原文不加增删,是目前最完整、最忠实的刘鹗日记。由于刘鹗曾与诸多政治风云人物、文化巨擘如李鸿章、袁世凯、梁启超等有所过从,同时也在著作中大量描述了当时社会经济民生和人情风俗等,因此文集不仅对于深入研究刘鹗的政治态度、学术思想、性格、爱好等提供了便利,...
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本比喻泥古守旧。今多比喻思想保守,不求上进,不肯接受新事物。也作“保残守缺”。表达了主人自嘲的心情。。一般牛人都喜欢用自嘲的心态面对一切,很有诙谐之意。德国
《抱残守缺斋日记》在成稿后的一百多年内,几经波折,如今大部分得以保存,极为难得。本次完整影印出版,请刘鹗曾孙刘德隆先生予以校释整理,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兼具研究价值与赏读价值的版本。 作者简介· ···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清末太谷学派第三代传人,终生以“养天下”为己任...
抱残守缺斋乙巳日记 星级: 7 页 抱残守缺 星级: 4 页 说“抱残守缺” 星级: 3 页 抱残守缺,余香幽远 星级: 2 页 抱残守缺者鉴 星级: 1 页 抱残守缺得安然 星级: 1 页 抱残守缺造句.doc 星级: 2 页 鄙弃抱残守缺 勇敢坚持真理 星级: 7 页 党员同志对待学习不可抱残守缺 星...
守缺斋 这篇文章,跟大家介绍大家一直在问的香堂。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终于,丑媳妇要见公婆了。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清净为天下正。这是来自《道德经》的一段话。 也是香堂名称的由来。 ...
虽然伦明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和郑伟章的《文献家通考》都著录有刘鹗的事迹,但对他的藏书实况却语焉不详,比如伦明的书中提到刘鹗:“铁云素以收藏著称,除书外,金石甲骨之属尤富。旋尽散,其书为会文斋、文友堂所得,曾见会文斋有书目。”这段话在《通考》中郑伟章先生也做了引用,但是比以上这段话多了...
国企改革,不能抱残守缺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336 缺爱 by:吾有好书 693 稀缺 by:薄云轻风 416 补缺 by:娜小豆儿 1460 聊斋志异-阿缺的枕边灵异小故事 by:若有所缺 9305 《缺爱》 by:_妲己_妹妹_ 113.5万 无敌豆缺 by:木槿旧寂 18.2万 缺月梧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