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之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发生时间为1949年,主要人物包括杨得志、李志民。1949年8~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先后解放兰州﹑西宁﹐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部主力基本被歼﹐军政副长官马鸿逵部4个军7万人退踞宁夏﹐由马鸿逵之子马敦静指挥﹐在南起靖远﹑同心﹐北至金积﹑青铜峡﹑灵武﹐布置了3道防线﹐...
宁夏这一叛乱声势浩大,明政府害怕他们与蒙古河套部落勾结,形成更大的叛乱,因此立即征调了大批军队和火器,下重手平宁夏乱。很快,明朝收复了河西四十七堡,只剩拜退守的宁夏镇迟迟不能收复。 当年六月,明朝大将提督李如松率领辽东、宣府、大同、陕西各省的援军到达宁夏。 ▲宁夏之役 当时,明朝副将麻贵已经将宁夏镇团...
宁夏之役是明朝政府对西北边疆宁夏发起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事件发生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几乎和朝鲜之役同步进行。宁夏之役简单点来讲,就是平定投降明朝的蒙古鞑靼人嗇,此人投降明朝后,带领军队杀蒙古人,作战勇猛,为人称赞。但是,他却与宁夏巡抚党馨有过节。两人水火不容,嗇忍无可忍后造反,把党馨杀...
宁夏镇紧邻蒙古,战略地位十分险要,明廷担心宁夏叛兵和蒙古诸部相互勾结,于是发动大军前往平叛。宁夏之役、抗倭援朝、播州杨应龙之乱,在历史上被称作“万历三大征”。多数叙述明史的书籍,对于宁夏之役和播州之乱只有寥寥数笔的介绍,实际上这两次战役不仅时间较长,所造成的影响相当深远,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也能...
明神宗万历年间,明朝先后于西北、西南和朝鲜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中援朝抗倭的朝鲜之役因为规模最大以及以少胜多打败日军的缘故,所以知名度最高。相比之下,宁夏之役显得籍籍无名,但这一场战役,对于明朝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所谓宁夏之役,其实就是明朝平定蒙古降将哱拜叛乱的军事行动。 哱拜原本为蒙古...
宁夏之役:大明悍将李如松的成名之战 原创 米南德 历史心发现 1592年,平静多时的明朝北部边疆,爆发了震动不小的宁夏之役。从蒙古投诚而来的大将哱拜,因为利益问题而选择铤而走险。明朝为了将之镇压,而几乎动用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机动部队。包括后来声名远播的悍将李如松,也依靠这次战争而迅速蹿起。 多重矛盾 ...
编者按: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相较于抗击日本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平定蒙古人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往往没那么受人关注。从时间上来说,这次叛乱,自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爆发,到九月被平定。前后大约八个月的时间。从地理空间上来说,其范围基本上限于宁夏镇及其附近地区波及不广。因此...
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史称“万历三大征”。但是,和大名鼎鼎的援朝抗倭、平定播州不同,平定宁夏啫bā)拜之乱最为暗淡,但这一事件能和抗倭、平定播州齐名,自然有其重要意义。嗇是蒙古降将,降明之后作战还算勇猛,但和巡抚党馨有过节,遂造反。嗇之乱并非简单的兵变,在明朝后期大历史背景下,家丁武装...
宁夏之役即镇压嗇之乱,是万历三大征之一。嗇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喥及土文秀等叛乱。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甚强。此后,明朝调麻贵驰援。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