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梅:我关注到,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恢复重建后,大量西方学术理论引入中国,在解释中国具体实践时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且,学术话语与政策话语和社会话语之间往往不联系,理论脱离实践,也反映出学术界、政界、社会界三种不同主体之间的话语差别。不仅如此,社会学自身的话语体系存在“学术性话语、政策性话语、...
李友梅:我们在《中国社会治理转型1978-2018》研究中认识到,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焦点和难点在于,我们的学术话语还缺乏主体性和原创性,自主知识积累相对不足。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找到社会学话语体系内部诸话语要素间彼此支持和相互协调的现实路径。于是,我们尝试提出了从“人民性”出发,推动话语体系内部多元力量之间相互支撑...
建立自己的学科话语体系。”吴海江认为:“学术话语体系是一定的学术理论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表达的形式,是学术话语权确立的内在前提和基础。”这些文字强调了学术话语体系的意义和作用——“学术话语权确立的内在前提和基础”,但对学术话语体系包...
学术话语本质上是一种理论语言,作为理论语言的学术话语,具有严谨性的要求。哲学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一次重要的转向,即在分析哲学那里,强调以认定的意义标准来分析、检验学术语言,以恰当的方式维护了严肃的科学观。使理论的一个种类可以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勇敢地追求科学真理,对学术话语严谨性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一定科学规范的学理性概念、范畴和表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活动的本领。它由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创新能力、学术话语批判能力和学术话语阐释能力构成。只有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提高学术话语创新能力,占据意识形态斗争前沿以提高学术话语批判能力,把握新时代社会...
上海社联2023年度论文《以人民性引领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一文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文章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 李友梅认为,基于西方经验形成的学术话语难以完整、系统、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而“人民性”为社会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生命活...
二、外在学术语言和内在学术语言 为了深入探究中国学者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困难,下文将首先界定什么是外在和内在学术语言,然后重点讨论内在学术语言的两面性。 (一)外在学术语言与内在学术语言的区别 从学术产出的成果和过程来看,学术语言...
1.上海大学教授李友梅在《以人民性引领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一文中提出,基于西方经验形成的学术话语难以完整、系统、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 2.李友梅认为,人民性为社会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生命活力、创新动力、实践伟力,应以人民性为引领的话语体系反映中国实践。
努力提高学术话语创新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为治国理政提供学理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两层重要含义。一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真正把握“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要求,真正激活版权赋能创新发展的动力。让我们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共同为构建中国版权文化学术话语体系奋发作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版权力量。(孙宝林,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来源: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