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明清至中国近代的思想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代表作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
在这一组文章中,《一个新学术观点的形成》《傅斯年对胡适文史观点的影响》是姊妹篇,它们都讨论古史多元观的形成与传播,我希望用它们作例子来说明一个学术诠释典范形成的历程。而在当时的学术界,有许许多多这种新诠释典范出现。此外,这两篇文字也可以看出现代思想中讲求多元、强调变化的观念如何体现在学术研究上。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演变,是一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知识分子身份重塑与思想体系裂变的复杂历史。王汎森在《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中,通过剖析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实践、国粹运动的矛盾性、理学思维的现代转化以及陈寅恪对马列主义的批判态度,揭示了近代中国思想转型的多重...
近年来中国史相关书籍看得不多,见识也浅,只能联系自己相对熟悉一些的领域,妄言几句胡话,仅作抛砖引玉,贻笑大方。《系谱》一书,是王老师精心编纂的一部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论文集。自清到民国这个时段的学术思想史,在百年之前便引人瞩目。一直到当代,都名作不断。如何在这样一个前人弘论辈出的领域写就新章,王老师...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4个版本所收该文,均题《一个新学术观点的形成-从王国维的〈殷周...
M.阿莫诺,蔺志强:英国中古政治史研究的学术系谱与模式转换——关于斯塔布斯、麦克法兰和新宪政史的对话 摘要:英国本土学界的中古政治史研究百年来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向。斯塔布斯所代表的“追求民主”的宪政主义解读模式在20世纪中期就已被放弃。二战前后以麦克法兰为代表的学者引入群体人物学的研究方法,转而以“追求利益...
学术 学术 历史 知识 思想 中国 思想 时代中国 陈寅恪 系谱 社会 政治 傅斯年 学术 传统 主义 内容摘要 为什么现实中的“礼学大家”在日记和未刊著作中会有极端反叛的面孔?晚清以来,面对时代的困局和挑战,中国民间社会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的西方主义要反西方,有的传统主义却是反传统的?历史记忆是怎样被压制...
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士大夫和民国知识人的学术追求、思想世界乃至个人命运与时代剧烈碰撞,从应对“传统学术与思想内部的危机”,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缠与徘徊”,再到建立“学术社群”的努力、学术世界主义与学术民族主义间的两难选择,思想与学术的系谱贯穿其间。在原有秩序已经崩解的近代中国,任何一种思...
系谱学考察发现,大学学科知识属性已从知识的权威与规范学术群体转变为关注知识实用特征。学科知识属性的转向标志着学科意义的转变,这对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而言,无疑提供通过知识与权力影响的一种思路。因此,有必要从教师教育大学化后引发的话语争议以及自身...
比较文学学术系谱中 的三个阶段与三种形态 王向远 [提要]比较文学系谱学建构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加 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 位。在本文的比较文学系谱学体系建构中,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