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的等级差别,《孝经》还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忠顺事上,永保爵禄”;庶人之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一)、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译文:孔子闲居,他的学生曾参在旁陪坐服侍。孔子说:古代圣王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教化,用来使天下百姓顺服,人人都能和睦相处...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
《孝经》部分原文:“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德之本欤?” 译文:我知道在其上古的民俗风气淳朴而行事简略,虽因心之不言而行已经萌发……孔子曾说:“我的志向在《春秋》,我的行为在《孝经》...
《孝经》全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爱,需先尽。 兄道友,弟道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之谓,人之情。 进必趋,退必追,唯人是,不可食。 亲不近,邻不远,礼远不穷,不行不远。 凡言听之,信之守之,高声勿以扰,快色勿以陵。 定交至,交则信,言而有信,行而有...
《孝经》中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不言而行之神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不这样做行吗?”我曾经再三反复思考这句名言,佩服从前圣明的君王而践行先前哲人之道,我虽然没有用道德引导百姓,或许将近,差一点广泛喜欢用刑于国内。哎!,孔夫子不在而微...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经》,以孝为中心,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读孝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孝道,开启修身立德的学习之路。 开kāi宗zōnɡ明mínɡ义yì章zhānɡ第dì一yī 仲zhònɡ尼ní居jū,曾zēng子zǐ侍shì。...
【1】《孝经》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 【2】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3】孝之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