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初”和“孝直”指的是两位蜀国大才——刘巴与法正。 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官员、名士。他才能过人,曾帮助刘备充实府库,解决了财政危机,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法正去世后,刘巴接任为尚书令,可见刘备对刘巴的器重。 ...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的意思是:法正与刘巴这两个人,如果去掉一个,汉朝政权就不能兴盛。出处:这句话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背景解析: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意指得到诸葛亮或庞统其中一人,便可安定天下。而“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
正因水镜先生早已看透了三国的结局,由此他所说的,“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一言论,也颇耐人寻味。子初,是刘巴的字。刘巴出生年不详,三国零陵烝阳(今邵东)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刘巴颇有名气,荆州牧刘表仰慕其才,多次征用,刘巴因刘表心胸狭隘,均不应就。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
子初:子初指的是刘巴。刘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谋士,以才智出众著称。他擅长治政和战略规划,在刘备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葛亮曾高度评价刘巴,认为在运筹帷幄方面自己远不如刘巴。刘巴在解决刘备财政困难、制定蜀汉法律文件《蜀科》等方面都有显著贡献。然而,刘巴也是英年早逝,对蜀汉的兴盛造成了不利...
再看后两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孝直”。“子初”即刘巴,他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时便以聪慧闻名。刘巴在财政经济方面有着非凡的才能,他精通算数、钱粮调度等事务。刘备占据荆州后,刘巴曾因种种原因拒绝为刘备效力,转投曹操。后又因曹操赤壁战败,刘巴辗转来到益州,投奔刘璋。在刘璋麾下,刘巴曾多次...
都是比较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三国志》中也有篇幅不短的传记。不过要说“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其实也未免太夸张了。或者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种说法也不合理,这本来是小说当中的说法,历史上司马徽虽然也推荐了诸葛亮、庞统这两个人物,但也没有可安天下的评价。参考:《三国志》
原来水镜先生还有后话,那便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子初”与“孝直”是何许人也?他们对刘备的影响有多大?一、素善奇谋,比肩奉孝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作为刘备手下屈指可数的顶尖谋士,诸葛亮与法正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虽与诸葛亮一样善谋,但法正更...
△ 子初孝直的影响与去世 刘备的命运充满了两面性。他在公元208年获得诸葛亮后,相继迎来了庞统、子初和孝直的加入,然而遗憾的是,在这场统一大业的征程中,这三位重要成员相继离世。对于卧龙、凤雏,我们耳熟能详,他们在《三国演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其隆中对策为刘备铺...
意思是子初和孝直这两个人,如果死亡一个,那么汉朝政权就不能兴盛。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刘备于蔡瑁的埋伏下逃脱,跃马过檀溪,逃亡的路上来到了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隐晦地透露出当世两大隐士,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又不肯明示,令...
子初和孝直的共同之处 子初和孝直都是对父母尽心尽力的表率。他们不仅在言行上尊敬父母,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家庭的贡献。 子初和孝直都以身作则 子初和孝直都是以身作则的典范。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周围的人,并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不仅要求自己尊敬父母,还希望其他人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