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草书《孝经》(祝允明补笔)唐孙过庭书孝经册(伪),纸本,共17开,每开大小25.2x13.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草书孝经,孝经中「敬」字均改书为「钦」字,此系避宋太祖之讳。后有祝允明跋,谓为孙过庭(虔礼)之作。此册破损数处,依祝氏跋谓曾为此册补笔。孙虔礼书自书谱外。有景福殿赋及千文...
孙过庭的“兴合之作”就是他奉武则天敕令抄写的《孝经》。这部作品的用笔丰富多变,真正做到了他在《书谱》中所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笔笔精雕细琢,常看常新,作为草书“日课”再合适不过。董其昌在跋文中点评此作比《书谱》更珍贵罕见,盛赞孙“神乎其技”。为了宣扬孝道,武则天...
而最近,孙过庭一部失传多年的草书真迹公开,弥补了《书谱》的缺点,被业内称为“唐草扛鼎之作”,它就是《孝经》。孙过庭因书艺绝佳获得升迁,深受武则天宠信,这部《孝经》就是他奉敕所写,完成后武皇珍爱有加,武则天和宋徽宗都把它当作“案头书”朝夕临摹。北宋时此作进入“宣和内府”,徽宗多次临摹,并定为“神品”...
孙过庭,唐代杰出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其草书作品《孝经序》堪称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孙过庭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极深,他的草书笔法精妙,线条灵动且富有变化。起笔收笔间尽显细腻的控笔能力,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搭配相得益彰,使字态呈现出活泼而不失法度的美感。在字与字、行与行的布局上,有着自然的呼应与连贯...
《孝经》也是旧时蒙学书籍,影响深远。 草书孝经,孝经中「敬」字均改书为「钦」字,此系避宋太祖之讳。后有祝允明跋,谓为孙过庭(虔礼)之作。此册破损数处,依祝氏跋谓曾为此册补笔。 《孝经》序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
孙过庭的草书《孝经》全卷一字未损,藏于台北故宫,共计1000多字,行笔回归魏晋风貌,质感沉厚,内在气韵连贯,有名家题跋,米芾称赞其可比王羲之。个别缺损之处明代已补全,“敬”字均避宋太祖讳改书为“钦”。 孙过庭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孙过庭,约活动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约646-690年),是...
孙过庭以“二王”笔法为尊,继承了魏晋的虚和温迈之气。他出身微寒,没有名师指点,却通过钻研字帖,自己悟透“二王”技法,天赋十分强悍。孙过庭的《孝经》草书,是其晚期所写,全卷共计1000多字,融入了隶书笔意,凌空趋势,尖峰入纸,奠定了洒脱灵动的基调。运笔采用中锋,不断蓄力和衄错,并以藏锋收敛,力道、墨色深入...
唐代草书大师孙过庭,除了张旭和怀素,他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书法家。他的小草书法继承了“二王”的笔法,字势精巧,线条婉转清雅,非常适合初学者临摹。最近,他的又一真迹《草书孝经》被发现,展现了真正的“草圣”水准。《草书孝经》全卷共计1000多字,内容浩瀚,每个字的“草法”完备,形态标准精到。全卷用小草书写,小...
作品:唐孙过庭书孝经册,纸本,共17开,每开大小25.2x13.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草书孝经,孝经中「敬」字均改书为「钦」字,此系避宋太祖之讳。后有祝允明跋,谓为孙过庭(虔礼)之作。此册破损数处,依祝氏跋谓曾为此册补笔。 释文:孝经序。朕孝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
在书法艺术的广阔星空中,草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着璀璨光辉,而孙过庭的草书《孝经》更是这星空中一颗熠熠生辉的巨星。书法家江涵之先生独具慧眼,笃定地认为孙过庭草书《孝经》堪称初学者开启草书艺术之门的上佳范本,这一观点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该作品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的价值内涵。孙过庭草书《孝经》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