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年(1894),孙诒让的生活中发生了数件于他意义重大之事。这年四月,47岁的孙诒让第八次赴京师应试未中,自此决绝远离科场;十月,其父孙衣言去世;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孙诒让痛陈“时局多艰,此后恐无复仰屋著书之日”。孙诒让撰《古籀拾遗》(稿本)书影,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在孙诒让...
孙诒让,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别号籀庼,于1848年9月16日出生在浙江瑞安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908年6月20日去世,是中国晚清时期的经学大师、爱国主义者和著名教育家。 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是清道光三十年的进士,官至安庆知府、江宁布政使、太仆寺卿,一生嗜书成癖,并建成玉海楼以藏书。孙诒让从小受家庭熏陶和父...
孙诒让(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男,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别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六年举人,五应会试不中。官刑部主事,旋归不复出,专攻学术,精研古学垂四十年,融通旧说,校注古籍,著书三十余种。所著《周礼正义》为一生心力所瘁,《墨子间诂》亦为注墨名著。《契文举例》为考释甲骨文开山...
孙诒让故居,位于瑞安市锦湖街道砚下村。始建于1861年,正房硕大,通面阔9间共34米,进深14架共14米多,三楼式的台门、翘檐灰瓦,门台高耸,为瑞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61年 建成介堂 孙氏世居此地,以耕读传家。据《孙氏总谱》记载,瑞安孙氏的始祖叫孙惟睦,于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从福建长溪,...
因此,孙诒让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乡贤。作为一位将乡土情怀与天下视野结合得天衣无缝的著名乡贤,其成长过程和成年之后的所作所为,既遵循传统道德,又有益于族人乡里,对于今日中国之乡村文化建设有相当的借鉴意义。首先,孙诒让等持守父辈制定的课约、族规及家训。从现存的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来看,孙家至少曾...
孙诒让(1848~1908年),字仲容,号籀膏(颐),浙江瑞安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和考据学大师,是"启后承前一巨儒"。他又是近代新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其治学严谨,论断精当,极受学界所推重。孙冶让还是系统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孙诒让(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是中国晚清经学大师、爱国主义者和著名教育家。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别号籀庼,浙江瑞安人。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章太炎称他“三百年绝等双”。同治六年举人,五应会试不中。官刑部主事,旋归不复出,专攻...
孙诒让(1848—1908),浙江瑞安人,晚清著名教育家、经学大师和爱国主义者,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章太炎称他为“三百年绝等双”。———1895年,金秋十月,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千年古城瑞安小东门外的话桑楼,城区士绅正宴集于此,共同商谈时局。家国远则一败...
孙诒让虽熟读经书,却不像顽固的清朝遗老那样固步自封,他早早接触西方科学文明,认为数学“实西艺之原本”,化学是实用科学,英文是了解西方的必要语言。他一直倡导以周礼为纲,以西政为目。其西学思想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相通的,与黄绍箕的“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