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孙策接过了孙家的重任。有了兄长的庇护,孙权在少年时期,生活还算安稳无忧。孙权十五岁时任阳县县令,后获举孝廉与茂才,得到官方认可。年长些时,依孙策安排,他代理奉义校尉,初次涉足军旅。孙权虽为孙坚之子,实则由长兄孙策抚养长大。孙策一直为孙权铺路,若时间充裕,他定能将孙权培养成既勇猛又智...
孙策与孙权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孙坚。我们平时都听三国上说孙策孙权孙尚香的略多,都以为孙坚只有这三个儿女,其实不然,这三人出名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颇带传奇色彩的典故。孙策素有江东小霸王之称,早年随父辈征战,孙坚死后,继续在袁术帐下效力,颇得袁术赏识,几欲收其为义子。然而孙策知道袁术并非英主,用计向袁术要...
孙策死于公元200年,这一年,孙权19虚岁,刚刚成年,能够独立思考,处理政事了。而孙策的其他兄弟们岁数都比较小,如孙翊、孙匡、孙朗三个弟弟,最大的孙翊也比孙权小2岁,而孙匡、孙朗岁数更小了。孙朗还是庶出,更没资格继承。孙坚死时,孙策是17岁,岁数也不大,靠着自己的双手,闯出了一片天地。孙策别无他...
在《江表传》中,也有孙权曾经协助孙策谋划事务,展现出令其自认为不如的智慧的记载。 这些都说明孙权的能力确实是非常优秀,因而孙策在就要撒手人寰之际,自然是能够放心将大业托付给孙权的。 第二点,便是孙绍当时过于年幼,难以承担使江东兴旺的重担。 关于孙绍的年龄,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绝孙策去世时仅有...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很多人都认为孙策只是一个莽夫,所以最后才会被许贡门客刺杀,大家通常认为孙策作战虽勇猛,但是缺少谋略,和他弟弟孙权想比,孙策在谋略方面似乎要差一点。实际上,这完全是三国演义给大家带来的误解,真正历史上的孙策是有勇有谋的,孙权完全比不上他,若孙策不死,...
孙策、孙权高超的交际能力,强悍的学习变通能力,开创性思维,吃苦耐劳的隐忍精神,皆可作为素质教育成功的典范。191年底孙坚战死,孙策十七岁,孙权十岁。作为主母的吴夫人,承担起了五子三女,至少共八个孩子的抚养权,严格教诲。他们随孙坚之侄孙贲一起,先送孙坚灵柩到吴郡曲阿县安葬,又迁居到徐州广陵郡江都县。
孙策一生共有一子三女,当时他的儿子孙绍已经出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临死时居然没有传位给儿子孙绍,而是直接传位给了弟弟孙权。孙权正是靠着接手了哥哥孙策留下的基业才在后来建立了与蜀国和魏国鼎立的吴国,成为了东吴大帝,那么孙权在称帝建立吴国之后又是如何对待孙策的后人呢?孙权对待孙策的后人可以...
孙策与孙权,一个是东吴政权的开国之君,打下了东吴政权的基本盘-江东六郡,奠定了东吴的基础,一个是东吴政权的守成之君,保住了开国之君的地盘,同时发扬光大,打下了更多的地盘。一、孙策 孙坚被杀时,孙策只有17岁,还是个未成年的大孩子,为父亲守孝一年后,孙策向袁术讨要父亲当年的部将,但袁术不肯,让...
孙权能当掌控东吴,传承来自于孙策——是孙策打下的江东天下,临死前传位给了孙权。故而孙权称帝追封这事,显得非常不地道。虽孙权有考量,一旦追封孙策为皇帝,那么孙策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就都成了皇位竞争者了,容易造成东吴内乱。但问题是考量得再全面,孙权也都无法摆脱,忘恩负义的嫌疑,太自私了,妥妥...
孙策和孙权,两位兄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孙策是东吴政权的开国之君,他以骁勇善战和快速的军事行动,打下了江东六郡,为东吴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孙权则是守成之君,他继承了兄长的事业,巩固了江东政权,扩张了领土,最终形成了东吴的雄姿。两位兄弟的互补和相辅相成,构成了三国鼎立的奇迹。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