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宝清教授课题组在基于单像素成像的超快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时间分辨的超高速单像素成像技术,实现了两百万帧每秒的二维和三维成像。相关研究成果以“2,000,000 fps 2D and 3D imaging of periodic orreproducible scenes with single-pixel detectors”为题发表在Photonic...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宝清教授课题组在超快成像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创新的时间分辨超高速单像素成像技术,实现了每秒两百万帧的二维和三维成像,相关成果已发表在顶级期刊Photonics Research(IF 7.254)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这项成就由蒋文杰博士研究生和孙宝清教授共同完成,山东大学...
孙宝清教授课题组在超快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站讯]近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宝清教授课题组在基于单像素成像的超快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时间分辨的超高速单像素成像技术,实现了两百万帧每秒的二维和三维成像。相关研究成果以“2,000,000 fps 2D and 3D imaging of periodic orreproducible ...
山东大学信息学院光学系 教授 2015.01-2016.12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研究助理 2010.10-2014.12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博士 2007.09-2010.07 北京大学 硕士 2003.09-2007.07 山东大学 学士 联系方式: Office: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老数学楼301-3 Email:sunbaoqing727@gmail.com/Baoqing.Sun@sdu.edu.cn...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孙宝清 山东大学, 教授 / 科研之友号:99757453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1 项目 41 成果 657 阅读 25 下载 2296 被引 13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来自山东大学孙宝清教授与高原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上发表论文,为InGaAs焦平面阵列(FPA)的高成本限制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的广泛采用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在研究中,他们利用自组装胶体量子点(CQD)滤色片和数字微镜设备(DMD)对近红外光谱和空间信息进行编码,并采用单像素探测原理...
【山东大学】 短波红外(SWIR)高光谱成像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探测技术,它能够捕获短波红外光谱范围内的三维(3D)光谱空间信息,使得基于光谱特征的材料和目标的识别和表征成为可能。这种技术在化学分析、物料鉴定、农业生产、食品工业、质量控制、军事侦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InGaAs焦平面阵列(FPA)的高成本限制了短波...
内容提示: 第48卷第12期/ 2021年6月/中国激光亮点文章·综 述时域鬼成像及其应用孙宝清 * ,王玉鹏 ①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237摘要 鬼成像是一种具有双臂结构的新型成像技术,一路利用无空间分辨能力的探测器接收与物体相互作用的光束,另一路用于记录原始光场的空间分布。鬼成像通过多次测量对...
孙宝清,博士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物理系,曾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现为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量子成像,尤其是鬼成像及单像素相机方面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性工作。其关于三维单像素成像等代表性成果被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