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堂及衣冠冢 孙中山纪念堂及衣冠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誉 2023年3月,入选北京市第一批革命史迹名录(三山五园地区)。
🏰 碧云寺的后殿,原名普明妙觉殿,是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所在地。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在此殿停灵了四年。1954年,这间殿堂被改为中山纪念堂,两山墙后镶嵌着汉白玉石碑刻,记录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 殿中央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全身坐像,左侧陈列了他的遗著,右侧则陈放着前苏联1925年赠送的玻璃...
而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还有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他的贴身护卫谭惠全在他逝世后为他守陵长达36年之久。谭惠全为何要如此执着的守卫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呢?当然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恩饷之恩,事情还要从当年的陈炯明叛乱一事说起。陈炯明原来是同盟会的会员,是孙中山手下的重要人才。在中华民国成立后,...
衣冠冢的定义:衣冠冢,是指只埋着死者的衣帽等遗物的坟墓。在古代,许多达官贵人会建造衣冠冢以障人眼目,而实际安葬地点则可能另有所在。 中山陵的情况: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石象路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其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并在1929年正式安葬于中山陵。因此,中山陵中的...
新中国成立后,碧云寺经过人民政府的重修,并更名为“孙中山纪念堂”(由宋庆龄题写),同时,那座金刚宝座塔内的衣冠也改称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供后人敬仰。踏入碧云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重而肃穆的古建筑,其门楣上高悬着“孙中山纪念堂”七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七个字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孙...
塔身由精美的汉白玉石砌筑,其四周雕刻着藏传喇嘛教的佛像,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与宗教文化的深厚渊源。塔基正中,一券洞巧妙开设,洞内两侧雕刻着庄严的佛像与兽头纹饰,而正面墙上则镶嵌着一汉白玉匾额,上面以金字书写着“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八个字,以此彰显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中的卓越贡献与历史地位。在精心策划与...
中轴线的尽头,就是应西藏喇嘛请求,而建造的金刚宝座塔。它始建于公元1748年,外形仿的是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塔的材料是汉白玉,通高34.7米,是全国现存金刚宝座塔中最高的一座。此塔之内,封有孙中山先生的衣冠,是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但如今,这一整个塔都被围起来了,我们也没法上去看了。走到这里...
当然,这些都是寺庙本身带来的价值与意义。对于我们来说,碧云寺最不可错过的便是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在1929年,孙中山先生遗体迁往南京中山陵后,碧云寺设立了孙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自此以后,碧云寺就成了各界人士纪念中山先生的场所。革命先烈,历史伟人,都在香山留下足迹,而香山脚下的古寺更透着一...
既然陵墓已建成了,接下来就是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把他的遗体从北京送往中山陵中安葬了。1929年1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奉安委员会。4个月后,奉安委员会在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遗体举行了换棺仪式,把孙中山遗体从楠木棺换到了紫铜棺中。此外,奉安委员会把孙中山的衣物封存在了碧云寺的石塔中,作为孙中山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