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浙江婺州(今金华)人。在南宋理学阵营中,吕祖谦和朱熹,陆九渊各自创立了自己的学派。清代学者全祖望《宋元学案》中称之为“吕学”。与朱熹、陆九渊相比,“吕学”的特点,则更多地带有调和的折中色彩。曾经随师陆九渊参加鹅湖之会的朱泰卿就曾说过:“伯恭虑陆朱议论犹有异同,欲归于一,其...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械、朱嘉,讲索益
高允 字伯恭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勃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十分惊异,感叹说:“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我只担心自己不能亲眼见到。”高允十来岁时,为祖父高泰奔丧还归本郡,家中财产都让给两个弟弟而自己身归沙门,取名法净。不...
向子𬤇(1085年-1152年),字伯恭,号芗林居士,祖籍开封,临江人。宋朝官员、著名词人。 生平他是向敏中玄孙。元丰八年出生。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以恩荫补假承奉郎,三迁至开封府咸平县知县,后停官。宣...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 20题.(19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 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
【文言翻译】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还...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还俗了。他生...
每日一个三国人物介绍—张翼 | 张翼:字伯恭,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彭山县江口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东汉司空张皓玄孙,西晋广汉太守张微之父。 刘备定益州时,张翼为书佐。建安末年,举孝廉,任江阳长,累迁至广汉太守、蜀郡太守。231年,官至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233年,南夷豪帅刘胄反叛,扰乱诸郡,张翼举兵讨伐...
张翼(196?-264),字伯恭,犍为武阳人,汉初三杰张良之后,高祖父张浩曾担任司空,祖父张纲官至广陵太守,都有美名。[1]三国蜀汉后期将领,文武双全,为北伐立下赫赫功勋,官至左车骑将军,兼任冀州刺史。蜀汉灭亡后,张翼跟随姜维向钟会投降,在钟会之乱时,被乱兵所杀。 k...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允因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