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孔融说这话,蕴含了其他的深意,另外曹操杀孔融,也并非是真的因为他不孝,这里面也有深意,不孝只是曹操找的借口罢了。这就要从孔融的性格和影响力说起了。孔融这样的大名士,在东汉地位必然很高,他很早就出来做官,因为为人刚正有能力,被任命为北海国的国相,当时北海闹黄巾军很严重,但是孔融却治理得很好,...
曹操和孔融都是东汉末年的人物,曹操是出了名的喜欢寡妇,而孔融是出了名的东汉名士。生性耿直的孔融,特别喜欢怼曹操,后来无法忍受的曹操,终于下定决心,将孔融杀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年少时,就非常聪明。因为孔融刚正不阿,所以他被当时的司徒杨赐看中,开始入朝为官。在孔融38岁那年,因为得罪了...
然而,就在孔融以为一切即将好转之时,突然传来了一条令人不安的消息:黄巾军的大将管亥率领部队围攻了北海。“管亥果然不简单。”孔融皱起了眉头,“我们必须想办法渡过这一关。”就在孔融为应对突发情况而思索之际,一位军官匆匆走进来报告:“大人,有一位叫太史慈的将军前来投奔,他愿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孔融...
其一,两人的政治理念有重大冲突。孔融一直主张维护东汉朝廷的权威,当他发现曹操有篡汉自立之心后,就拒绝给曹操效忠,这是他被杀的最主要原因。其二,孔融多次在言论和文章中讽刺和批评曹操,反对曹操的政策,引起了曹操的极大不满。其三,孔融受到祢衡的牵连。祢衡是一个毒舌,政治上毫无建树,却常常口无遮拦,多次...
曹操终于无法再容忍孔融的行为,他可能想要以此威慑那些忠诚有待观察的世家大族,于是他选择了最有声望的孔家作为手术的目标,找到了一个适合的时机,将孔融一家人全部赶尽杀绝。然而孔融的一个七岁女儿被幸存下来,可能曹操不想全家不留,他让这个小女孩在街头颠沛流离。后来,有些人对孔融的女儿表示同情,给了她...
因为孔融死前落下的罪名,光是致命的就有“不孝父母”、“欲图不轨”等诸多项,他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都因为他的罪行而落的了个身首异处的结局。看到这里,可能就有人会问了,自带名人后代光环,又从小就谦逊有礼的孔融,为何会犯下如此大错?孔融及其直系亲属被杀后,孔家又是怎么得以将血脉延续下来的?别...
脱离后就没任何关系了。在以孝为本的封建社会,这是大逆不道之言,哪怕放到现在也是会被千夫所指。孔融的大逆之言传开后,使得一向仇恨他的曹操有了杀他的借口。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8月),孔融被杀,满门抄斩。其实表面上看,孔融被杀是因为他的不孝言论,深究原因,是他的恃才狂妄和与当权者作对。
孔融此言简直是找准了曹操的痛处戳。以曹操的心性,再结合许攸和娄圭的结局,我们不难推测出,就算没有宾客满门一事引起曹操忌惮,孔融也难逃被杀的结局,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后汉书》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从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孔融应该是一个遵守礼教的人啊,那么,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被人指责说是''不守礼教'',最后被杀害的呢? 这件事情应该还是与孔融自己的性格有关。孔融虽然熟悉礼教,自己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文雅之士,但是,孔融还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看不得任何凭借自己的官势为非作歹的人。这样的...
孔融之言,不仅颠覆了世人既有之观念,更违背了伦理道德中的孝道原则。曹操对于自己早起杀意的忧虑,正为寻找合适的理由而苦恼。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孔融却主动将刀柄递交给了他,情况变得更加有利。曹操不愿担负“剿杀贤才、排斥异见”的恶名,因为孔融虽然地位不显著,声望却极高。208年9月,终于给曹操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