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孔羡碑》 魏《孔羡碑》又称《鲁孔子庙碑》,立于三国魏黄初元年。无撰书人姓名,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魏文帝曹丕于称帝之次年(221年)重修曲阜孔子庙,封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祭祀,为此而立《孔羡碑》。碑文记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封为宗圣侯,使司孔子之释奠,修理孔庙之事。 宋代金石学家洪适:魏...
《孔羡碑》的碑文记载了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之黄初元年,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并命扩修旧庙,设吏卒以守卫之事。文后有宋嘉祐七年(1062)张稚圭正书题云:“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十字。皇帝不仅诏封孔子后人,扩修孔庙,还派军队驻防守卫,足见对孔圣人的尊崇。《孔羡碑》与《大飨...
《孔羡碑》是刊刻于曹魏黄初二年(221年,有异议)的一方碑刻,全称为“鲁孔子庙之碑”,又称“魏修孔子庙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孔羡碑》记叙了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被封为宗圣侯,奉孔子祀,修理孔庙等事。书法上以方笔为主,结体外拓,字形严整端庄。 《孔羡碑》的用笔以...
三国·法帖 | 《孔羡碑》 《孔羡碑》又称《魏鲁孔子庙碑》、《孔羡修孔庙碑》。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立。碑现置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该碑拓本纵188厘米,横84厘米,隶书,22行,行40字。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6字。碑左方有宋嘉祐七年(1062年)张稚圭正书题记,谓为梁...
《孔羡碑》,又称《鲁孔子庙碑》、《修孔子庙碑》、《封孔子庙碑》等,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块著名碑刻。它立于魏文帝曹丕的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碑文的撰写者是曹植(即陈思王),而书写者则是著名的书法家梁鹄,采用的是隶书字体。梁鹄,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书法家,以擅长八分书著称,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孔羡碑》...
孔羡碑 全称《鲁孔子庙碑》,又名《修孔子庙碑》、《封孔羡碑》。隶书,三国·魏黄初元年(220)立。碑现置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该碑拓本纵188cm,横84cm,隶书,22行,行40字。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6字。碑文记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之黄初元年,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并命扩修旧庙,设吏...
《孔羡碑》:魏隶书法的瑰宝 📜 《孔羡碑》是一块刻于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的碑刻,全称“鲁孔子庙之碑”,又称“魏修孔子庙碑”。这块碑刻记录了孔子第二十一世孙孔羡被封为宗圣侯,负责祭祀孔子和修缮孔庙的事迹。虽然关于这块碑的年代有一些争议,但它确实是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的一件珍贵文物。
书风淳古而高远的三国魏《孔羡碑》 三国魏《孔羡碑》全称《鲁孔子庙碑》,又名《修孔子庙碑》、《封孔羡碑》。隶书,三国魏黄初元年(220)立。22行, 行40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庙。碑文记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之黄初元年,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并命扩修旧庙,设吏卒以守卫之事。文后有宋...
孔羡碑所属分类:古代碑帖集《孔羡碑》。又名《鲁孔子庙碑》、《修孔子庙碑》、《封孔子庙碑》等,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字,额篆书题:“鲁孔子庙碑”。石在山东曲阜。 宋拓本十八行第十字『體』字未损,五行『当』字完整。明拓本『體』字右下角『豆』字损,又右上角『曲』右下微...
在三国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梁鹄的《孔羡碑》无疑是这一时期隶书的典范之作。这块碑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以其方正宽博、遒劲寒俭的书风,展现了魏隶的雄浑与壮阔。《孔羡碑》又称《魏鲁孔子庙碑》或《孔羡修孔庙碑》,现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