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初年起,清朝遗老和封建文人纷纷成立各种孔教组织,如孔教会、孔社等,旨在尊孔复古。他们发行了《不忍》、《孔社杂志》等尊孔报刊,甚至还创办了孔教大学,孔教运动由此正式展开。🏛️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成为推行孔教的主要人物。他发布《尊崇伦常文》并支持成立孔教会,希望借助儒学巩固统治。1913...
一般认为,是康有为“创立”了孔教,康有为的“孔教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黄进兴:我们都说是康有为创立了“孔教”,实则不然。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曾这样点评他的老师,“孔教之马丁路得”,也就是说康有为其实是对传统儒教进行了改造。康有为很早就将“孔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同视为“宗教”范畴,他在年轻...
实际上,由于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文明古国,我们实际一直对西方哲学并不认真,直到“戊戌变法”,大家实际上还只是在复苏“孔子”,冯先生称之为孔教运动。 也就是讲,我们还是喜欢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这是一种自信,实际同时也是一种自卑,缺乏一种真正的革命精神,对西方哲学的接受更多的在科学、技术层面。 一直到今天,...
中国的近代化与孔教运动——孔教运动再思[ 日]森纪子康有为所提倡的孔教运动, 即以孔子为教主, 将儒教奉为国教的运动, 被认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反动的运动, 其评价极为不佳。 但是如果将这一问题放在近代化与宗教, 特别是包括引入宗教概念的角度来考察的话, 那么就可以发现, 这一运动与日本明治时期的宗教问...
其他遗老的命运也1i比康有为好多少。丁巳复辟中他们算不上同谋,只能算是一段同路者。而且,康有为等参加丁巳复辟只是以个人的身份,而小能认为就是代表了孔教运动的整体指向。 孔教运动的发生是建立在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危机与社会败象而产生的政治需求和文化心理需求之上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使它倾动一时,而时代环境的...
从理论层面来说康有为对于民国激进式革命的反对固然与其建立在公羊三世说基础上的渐进式的政治改良主张有关但是就其正面论述而言康有为保留君主象征性权力的虚君共和政治设想与其试图建立孔教为国教的主张可以称得上是体用一元的逻辑必然 民国初年孔教运动与康有为的建国思想 民国初年孔教运动与康有为的建国思想 干春松 ...
本书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有关政教关系问题的考察,特别对朱子、章学诚等人的儒家政教观进行了梳理和澄清,进而对康有为推动的孔教运动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康氏表面上认同近代西方“政教分离”的立国原则,然其政教设想的实质在于重构“孔教国教化”,其结果便不能保证在与政治权力分离的前提下,保持宗教在精神领域的独立性,...
内容提示: 年第 期总第 期齐鲁学刊 民国诸文化保守派眼中的孑 教运动张颂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曲阜 摘要 民国时期的孔教运动在尊孔读经问题上是与各种文化保守派有了共同的话语和旨归 然在孔教是否就是宗教问题上 孔教徒们与各种文化保守派却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也许是这个不同的认识彻底区分开了孔...
康有为与孔教运动 康有为与孔教运动 房德部 . / 民国初年 , 以康有为及其弟子为中坚 , 掀起了一场颇有声势的孔教运动 , 这是中国近代 史上很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 , 但是迄今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 , 只是在 论及民初帝制复辟时有所涉及 ,因此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还很不全面和深入 。本文拟对...
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孔教运动的赞同者和反对者都面临一个问题:究竟应当如何处理政教问题以重建中国政教秩序?依西学,“政教”系指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历史上有“合一”或“分离”等各种政教形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教是指儒家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