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世界观可以理解为以天下为己任,并以“仁”为核心的观念。他主张“君君臣臣”,领导应有领导的样子,臣下应有臣下的样子,认为应该尊重周天子。同时,他提倡“仁”,主张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认为“仁”是一种道德品质,可以促使社会和谐稳定。此外,孔子也强调个体应具有修养,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
这话出自《论语·阳货》,用来讲孔子的世界观。 “四时行焉”,指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运行的自然秩序。请记住“秩序”这两个字。对孔子来说,这个世界是确定的、是有秩序的。孔子这句话,引导我们的眼光,去发现客观秩序,去发现支配宇宙万物运行的客观秩序。 “百物生焉”,百物创生。“百”是形容多,指万物创生。请大...
一、 孔子的世界观 孔子的世界观即孔子的“道” 。 孔子说: “朝闻道, 夕死可矣” 。 这句话告诉我们, 孔子以“道” 为人生的根本追求。 什么是孔子的“道” 呢? 孔子在《系辞传》 中指出: “精气为物, 游魂为变” , 说明了万物、 生命的起源。 那么“游魂” 又从何而来? 孔子进一步指出: “《易...
这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我用来讲孔子人生观。 有了清晰的世界观和人性观,自然就会有清晰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就是用一生去实现自己的世界观和人性观。孔子人生观,可以用一句话来代表: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不要为自己求生而去做有害于仁的事。要宁愿自我牺牲去成就...
理解孔子的世界观,需从其时代背景出发。春秋战国,社会动荡,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在其中崭露头角。孔子身处乱世,其思想旨在调和纷争,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体现其对人性本质与社会秩序的深刻洞察。孔子的世界观,以“仁”为核心,强调“爱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提倡以...
一、孔子的世界观 孔子的世界观即孔子的“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以“道”为人生的根本追求。什么是孔子的“道”呢?孔子在《系辞传》中指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说明了万物、生命的起源。那么“游魂”又从何而来?孔子进一步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
这话出自《论语·阳货》,用来讲孔子的世界观。 “四时行焉”,指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运行的自然秩序。请记住“秩序”这两个字。对孔子来说,这个世界是确定的、是有秩序的。孔子这句话,引导我们的眼光,去发现客观秩序,去发现支配宇宙万物运行的客观秩序。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并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格言家或者伦理家。 黑格尔的话对不对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论语》也确实是缺乏世界观,擅长方法论的。但是黑格尔的错误之处在于,他把《论语》等同于了孔子,而事实上,《论语》只是孔子的一部分。
孔子自从拜会老子之后,经过一段参禅悟道的亲身体验,世界观发生了飞跃式的升华,从狭隘的仁义礼智信传统观念深入到道学理念的最高层次,受到老子的肯定。孔子学生颜回问孔子:老师,您认为老子的智慧在什么境界?值得您如此崇拜。孔子说:老子的智慧犹如一条大龙,迎面看不见其首,追着看不见其尾,不见边际,其大无外,其小...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庄子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无宁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