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①针对子路:孔子只是报以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结合最后孔子评志部分,孔子回答曾皙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夫子 笑子路的原因是,认为子路不够谦逊,不谦让。 ② 针对冉有、公西华: 孔子有所保留。 ③针对曾皙:唯一赞许。 他描绘的太平盛世,与孔子 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相契合 ...
解析 1. 赤也为之小 2. 孰能为之大 此句出自先秦《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文原句: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意思是: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综上,本题答案为“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
孔子对待四人的态度 (1)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2)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也有一些遗憾。(3)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4)对曾皙:很明显,是赞许的。人物性格 1、子路...
但孔子丝毫也没有笑子路的理想本身。因为冉有、公西华的理想与子路相似,只不过说得委婉谦逊一点,但本质上都是要做一个治国的能臣。孔子对他们两个并没有任何表示,说明他并不想评价理想本身。孔子原本就是让高徒说说各自的志向,自己做一个引导者,让他们畅所欲言而已,并不想加以自己的影响。对子路那样莽撞的...
[答案](1)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2)不同之处: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题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对四个弟子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子路——哂之;冉有——叹之;公西华—惜之;曾皙——与之。 反馈 收藏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先出去了,曾皙还没有走。曾皙请教孔子:“我那三位同学的回答,您怎么看呢?”孔子说:“他们也不过是各自说出了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又问:“那您为什么对仲由(子路)笑了笑呢?”曾皙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做出了微微一笑的表态?为什么又对其他两位同学的...
2、冉有 看到孔子对子路哂之,回答表现出谦恭有度。他的目标是治理一个小国,使民富足,还自谦的把礼乐让给别的贤人来治理教化。这种中庸的回答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并为他感叹。3、公西华 比冉有还谦恭,说话留有很大的余地,让人感觉藏而不露。开口就表示不是能干,是愿意学习,而且对于宗庙之事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