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我知道了,大家都往高处走,只有水往低处走,大家都在容易的地方,水独自在困难的地方,大家都是洁净的地方,只有水在污秽的地方,它所在的地方,都是大家不喜欢待的地方,所以,谁能和他争抢呢? 老子:与世无争,所以谁也不能和它争。这就是水德。 水无处不在,道无处不在,水不曾失败。 空而静,适合为...
后来听说国都城内的史官老子博学,孔子便起身前往洛阳向老子问礼。一见到老子,孔子便开始诉说他对当今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不满。老子只是耐心地聆听,笑而不语。到了黄河边时,他指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对孔子说了一番话。老子问:“你为什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孔子反问:“水有何德?”接着,老子就提出了著名...
老子谓“建道抱德”,孔子则说“志于道,据于德”,他们都掌握了时代的命脉,推动社会的变革,继承了历史的洪流。两者都有浓厚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关怀。所以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倡修己以安人,“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孔子与老子,乃至儒道两家,有相异之处,也有很多可以相...
老子耐心聆听,笑而不语,直到他们在黄河边停下。老子指着滚滚东流的河水,提出了著名的“上善若水”的观点,强调水的柔弱、变通和谦卑。老子的这段话提醒孔子,要像水一样,收敛自己的张扬与浮躁。孔子听后顿悟,连连称赞。第二次对话:谦卑与审时度势 孔子与老子论礼数日后,收获良多。在离开之际,老子对孔子...
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孔老对话”无疑具备着特殊意义。可以说,孔子与老子共同继承了殷周以来人文主义的思想跃动,并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激发了后来各家人文思想的发展,最终汇聚成了一股时代的潮流。而“孔老相会”或“孔老对话”这一史实,不仅在《史记》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
“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孔子推崇仁义礼智信,注重世俗规矩;老子讲究道法自然,强调无为。 当两种伟大的思想相遇,究竟会碰撞...
老子和孔子的4段对话 读懂一段 受用终生 作者 洞见my#人生哲学 #国学文化 - 秋慧诵读于2024041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6.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第一段对话 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 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
第一段对话 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 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
第四段对话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