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收起 引言 子路之志 颜回之志 孔子之志 引言 《论语》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仁爱。仁爱的问题要从孔子的课堂讲起。在孔子的课堂和教学中,仁爱是最重要的,也是和孔子生命境界的理解最密不可分的一种品质。在《论语》所记载的、数量非常有限的师生对话中,有一段相当经典的对话。 为什么不谈一谈你...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是孔子和弟子颜渊、子路的一段对话,对话围绕“志”(即“志向”)展开,以孔子发问为始,通过对话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即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仁”。 在通读文章前,我们首先来看...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之志的理解。(3分)答:【答案】1、C (孔子只是表达自己的志向,看不出他的自信)2、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1分)较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自然流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1分)其高尚的...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您若就此认为“孔子是十五岁才立志学习的”,那您可就大错特错了。孔子从会说话开始他母亲就教他文化了呀,若说孔子十五岁才爱上了学习,那他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收徒授学简直就成了乌龙事件了,这是不可能的。他所说的“志于学”是指“成熟坚定的终身志向、立志做学问搞学术...
孔子之志的理解暮色中的曲阜城飘来一阵读书声,几个孩童正摇头晃脑背诵着《论语》。路过菜市场的老人驻足聆听,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背诵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嘴角泛起笑意。这个传承两千五百年的"志"字,恰似春日里破土而出的竹笋,看似寻常却蕴含着穿透时空的力量。 一、老者的木工房 在鲁国都城曲阜的街巷深处,...
【解析】 【答案】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 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较于子路、颜渊之志, 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自然流 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 其高尚的人格与宽宏的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 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 养,使自己成为一...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实“哂之”“与之”的鲜明评价不难看出其中隐含的“孔子之志”——主张为国以礼,礼乐治国,因为他无论是“哂之”还是对冉有的“叹之”还是对公西华的“惜之”,无形中都在反复强调“礼”的重要性。 孔子对四人的评价并非是反对他们“治国”,相反是赞同他们入仕的,只是强调礼乐治国的重要...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仁”、“礼”、“有教无类”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
春夏之交,万物生长。泰山孔子登临处牌坊上的紫藤花如期绽放,细密的花朵娇艳可人,淡淡的馨香随风远播,穿越时空,历久弥新。2500多年前的一天,孔子从这里出发,向着山顶进发。一路走来,山色游心,古迹骋目。站在瞻鲁台上,孔子举目四望,但见泰山与沧海青蓝相继,黄河共汶水景致如画,不由思绪万千,意气风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先说一下,孔子的“学”,不是一般的学习,精通六艺,而是《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修身先正其心之学。下面我尝试解读一下,与常规解读可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