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官亭址与布政巷址,均在现知老城(罗城)之外,因此,公元805年就已经存在的“明州郭”或“明州鄮县廓”,其范围就应该大过乾宁五年的黄晟筑的罗城。这,是唐明州罗城的“第一版”。“第一版”唐明州罗城推想图。底图来自浙江天地图,审图号浙S(2020)11号。白色◆,左为原句章县署,右为771-821年间的...
扬州城遗址城址分为子城和罗城两部分。两城毗连,子城在蜀岗上,现为现代扬州全覆盖。 春秋时吴王夫差始筑邗城,历代相继修筑,隋唐时已扩建至蜀岗下的平原上,成为仅次于京城的繁华商业城市。 罗城在蜀岗下子城的东南,始建于唐代中晚期,城内分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小城又名“子城”,是利用隋代宫城重加修筑而成的,是...
泉州古城址的勘探与罗城、子城关系的探讨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唐代建城至今,已经历了长达1200多年的沧桑变迁。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泉州城经历了无数次的建城、修城、拓城、增高和加筑,这些历史事件在史书中留下了近30次的详细记录。诸如王潮筑子城、留从效增拓北罗城和筑衙城等重要事件,都为泉州城的发...
过了600多年,至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应经济发展、政治军事的需求,人们又在城池外兴建了周长十二里的“罗城”,又名“母城”,原先修建的城池始称“子城”。子城的规模并不大,城中建筑以官署、粮仓、监狱、军械库及存放档案、账册的库房等为主,因此,自东吴至清朝年间,这里一直是嘉兴县、州、府、路...
唐代城市规划建设有严格的规定,一座城市一般有两道城墙,外围的一道叫“罗城”,里边的一道叫“子城”。子城里是政府行政机关,罗城里居住的是一部平民。 唐代城市里实行的是“坊制”和“市制”。 先说“坊制”。…
子城和罗城是相对而言,即内城和外城的关系,子城是嘉兴的内城,嘉兴历代州府衙署所在,总面积7.5万平方米。2005年,子城谯楼部分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内部的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在2010年成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开始先行对子城城墙和谯楼部分进行动工修复,经五个月后修复完毕,后来又历经两年多重建和修复,现在对...
子城的名称,一种说法是,唐代末期,由于子城外兴建了罗城,故原城改为子城。另一种说法是,城垣周围遍植梓树,先前叫梓城,后渐演化为子城。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是有待考证的。笔者是本地嘉兴人,清清楚楚知道嘉兴子城的存在。年轻时,到杭州读书回嘉时,下了火车,然后步行,是必然要经过子城的。子城那巨大的...
子城,是相对罗城而言,若无外城,也就无所谓内城。隋开皇九年(589),杭州立州之初,州城位于凤凰山上,城墙“周围十里”,范围甚小。晚唐时期,钱镠割据两浙,在“小城”之外,又围以一周外城,将凤凰山“小城”改为吴越国王宫,也即杭州子城。吴越国纳土归宋后,杭州城承袭旧制。宋室南渡,南宋定都临安,将子城辟为...
”鉴真和尚应当是在如今天字码头登岸后,向北穿过三道城门才得以见到“三重”城景,从南至北依次是罗城(也叫外郭城)、子城以及坐落在子城偏北位置的牙城。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元和十四年(819)”条目里曾阐释:“通常把大城称作罗城,小城称作子城。还有第三重城用来护卫节度使的住所,叫做牙城。”唐至五...
罗城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垣,根据日本学者斯波信义的统计,在宋代,常州府城规模仅次于两宋都城东京汴梁、杭州以及苏州,位居全国第四。 南港罗城发掘点在常州古城的位置 肆 据《寻踪常州老城厢》 常州古城城垣变迁(新城) (图源:常州市测绘院) 明洪武二年(1369),守御官中山侯汤和因罗城大而难守,遂收缩东南西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