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嫦娥六号》 第1集 再出发 本集主要内容:2024年1月7日凌晨,在寒冷的北风中,北京航天城却是非常热闹。浩浩荡荡的重卡车队,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大门鱼贯而出,车上运送的是嫦娥六号,此刻它以各大部件分解状态被分别装载于重卡上面的探测器专用运输箱中,虽然车外是天寒地冻,但箱内却是恒温恒湿,每个运输...
嫦娥五号任务成功,标志着2004年定下的无人探月“绕、落、回”目标已经圆满完成。为了给载人探月做准备,中国航天在2022年立项了探月第四期工程。四期工程计划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三个探测器。其中,嫦娥六号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将进行一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展...
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发射场工程技术组组长 胡震宇:嫦娥六号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法国氡气探测仪,对月表氡气同位素开展原位测量;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对月球表面负离子进行探测,研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的交互作用;巴基斯坦立方星,开展在轨成像任务;意大利激光角反射镜,作为在月球背面的定位绝对控制点,可以与其他月...
嫦娥六号(Chang'e 6)原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探测器,在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嫦娥六号就有了自己的任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结合了嫦娥四号任务中掌握的月球背面着陆技术、嫦娥五号任务中掌握的月球采样返回技术,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探测器于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长征五号发射...
蟾宫再折桂的背后,离不开来自不同系统科研团队的协力攻关。日前,人民日报记者走进相关科研单位,分别采访嫦娥六号工程总体团队、轨道器团队、探测器团队、有效载荷分系统周昌义团队,记录他们矢志创新、砥砺攻关的生动故事。01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六号工程总体团队 提升总体设计和验证能力 人民日报记者 喻思南 王琼...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一个个中国探测器成功到访月球所勾勒描绘的,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逐梦足迹。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向全球张开双臂,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策划:王建华 李尕 统筹:...
上古神话中的嫦娥奔月故事尽人皆知。6月25日,人们翘首以盼的嫦娥六号返回器,从6月4日飞离月面,在浩瀚星空中游弋20余天后将月背样品顺利运回地球。当地人打趣说,“广寒宫”里的“土特产”下凡到了“清暑殿”。这是6月24日在四子王旗境内拍摄的风电场。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被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模拟上千万条飞行路线,确保顺利“太空打水漂”式返回 在先后完成发射、落月、采样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
今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带回了1935.3克珍贵样品,这是迄今为止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获得研究样品。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返回的时候,月壤是封装在特制的、密封的存储罐里带回地球的。现在,将近3个月过去了,这些珍贵的天外来客已经完成了解封,我国科学家根据这些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