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 媪围县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附近。三国魏废。《说文》 作媪闱,《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作温围。 古县名。媪围,又作媪闱(《说文解字》)或温围(《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景泰县东南,属武威郡。三国魏废。
关于媪围县,史书有确凿的记载。《汉书·地理志》记:西汉时武威郡辖十县中有媪围县。《后汉书·郡国志》记:东汉时武威郡辖十三县,媪围县是其中之一。《水经注》〈水经〉中说:“媪围县西南有泉沅,东迳县南,又东北入河也。”所有这些记载都充分地说明了媪围县的真实存在。明朝又有各种资料、文字证明,媪围县与媪...
摘要: 河西走廊东部新发现的一条汉长城———汉扌胥次县至媪围县段长城勘察李并成一问题的缘起史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驱逐匈奴,开拓河西走廊之后不久,即在河西北境陆续修建了绵延一千多公里的长城塞垣,以隔绝羌匈,屏蔽边境安全,维护西域通道的畅通.据...关键词:...
先有媪围城,后有武威郡。媪围是古县名,西汉置,隶属于武威郡。 | 东汉因之。据《水经注卷二·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过武威媪围县南”。郦注云: “河水径其界东北流,县西南有泉源,东径县南,又东北人河也,。| 现已查明,今景泰县芦阳镇吊沟村之麦窝古城,即汉媪围城址。《水经注》,所载那条泉源,即...
媪围县、鹑阴县、祖厉县等,这些地处河右的古代县名,非常值得深究。 | 想真正把【河西走廊】看清楚,把【河右之地】了解透彻。必须把如今的白银市、武威市、金昌市三个城市放在一块儿研究。 | 《大清一统志》载:“鹯阴故城,在靖远县西北,汉置鹑阴县,属安定郡。后汉曰鹯阴,属武威郡。章怀太子曰:‘故城在...
-🔥新朝王莽时期:凉州曰雍州,归新朝管辖,武威郡(张掖郡)统辖:姑臧、张掖、媪围(景泰县)、播德、敕虏、郭楚、官楚(宣威县)、西楚(武威县)、南楚、北楚、传武、勒治、揭虏、罗楚、居成、左骑、晏然(休屠北部都尉)、张掖属国,十六县一属国,姑臧县为雍州州治。《新莽职方考》-🔥《后汉书孝献帝》记载:“...
汉县媪围城址考 作者: 杨兴茂;张鹏娟 作者机构: 甘肃省档案馆;大连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91-94页 主题词: 媪围县;古城遗址;树机能;黄河北岸;兴废;古丝绸之路;皋兰县;军事要塞;陇右;高沟堡 摘要:在甘肃历史上,西汉中叶建置的武威郡媪围县,到东汉末年而废(一说废于晋代),前后延续300...
媪围县历史词典解释 又作媪闱(《说文》)或温围(《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西汉置。治今甘肃景泰县东南。属武威郡。三国魏废。 词语分解: 县的字典解释 县(縣) xiàn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历史知识推荐:薛涛笺 亦作薛陶笺。唐薛涛所制,故名。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媪围县历史 ...
媪围县历史词典解释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附近。三国魏废。《说文》 作媪闱,《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作温围。 古县名。媪围,又作媪闱(《说文解字》)或温围(《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景泰县东南,属武威郡。三国魏废。
现靖远。媪围,永泰堡,现景泰 媪围县古镇,黄河西岸的第一个驿站,是丝绸路上通西域河西第一个重镇 丝绸之路有北、南、中三线之说,从陕西至泾川、平凉、固原、过黄河经芦阳(后来的景泰)到武威再到新疆的北线被称之为丝绸之路的原型,也是最早通往西域的一条道路。 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就是从这里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