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在近代中国有着多重面相,既是自欧美社会东渐而来的外国新女性形象,也指代那些受“娜拉”精神鼓舞、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近代中国妇女群体,同时也是新文化知识分子所建构的一种理想人格的投射。《“娜拉”在中国》一书中,将近代中国被反复言说、呈现且被新女性实践所再现的那些纷繁复杂的“娜拉”形象总结为...
许慧琦:回顾“娜拉”进入中国的历史,能为我们理解当前女性处境提供丰富的启发。首先,“娜拉”形象的转变揭示了女性解放的历史复杂性,女性解放不是单一的线性进程,而是充满了权力结构的塑造与挪用,当今女性在追求平等与自主的同时,应识别背后的隐性权力框架。其次,“娜拉”最初的“去性化”塑造忽视了女性的需求...
“娜拉”在中国的创作者 ··· 许慧琦 作者 作者简介 ··· 许慧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近代跨国史、近代美国史、近代中外社会文化史、妇女史、性别与性欲史、民国史。代表作有Emma Goldman, "Mother Earth," and the Anarchist Awake ning、《故都新...
在近代中国的自由恋爱、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的话语中,易卜生《傀儡之家》中的娜拉形象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变化,即在“抗婚娜拉”的意象中,她大都被等同于未婚女子的离家抗婚,而与易卜生原著中娜拉作为一个已婚妇女而出走夫家形成鲜明对比;再者是这些“娜拉”往往以一种“复数的、集体的”形象显现,从而导致其中的女性声...
尽管如此,娜拉所代表的自立与反抗精神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这并不意味着男性本位思维就完全不支持女权。在男性本位观的影响下,女权思想倡导女性去从事男性所做的工作,进入男性主导的社会领域。然而,这种观念并不会反过来鼓励男性去尝试女性化特质的工作或发展良好的女性化气质。简而言之,男性本位观倾向...
《“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许慧琦 著,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7月。推荐理由:“一百年前,不准娜拉离家;一百年后,不准娜拉不离开。”自20世纪以来,“娜拉”在中国始终以新女性的形象而闻名。然而百年间,关于“娜拉出走”的讨论风向也在发生变化。由“出走”引发的新旧之争在女性...
《“娜拉”在中国》 作者:许慧琦 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7月 致敬词 “娜拉走后怎样”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自20世纪以来,“娜拉”在中国始终以新女性的形象闻名,然而百年之后,当年以女性之名的解放为何并未通向真正的女性解放?为了解答这一历史之问,台湾学者许慧琦重回娜拉原型及其传入“五四”中国的...
【《娜拉在中国》:娜拉背后的性别政治权力】#她们的读书会# 前段时间,因为厌倦婚姻生活而选择离家出走,自驾游历全国的苏敏女士爆红网络,网友纷纷称她为“当代娜拉”。可见,“娜拉”,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为女性解放的精神领袖,一种不言自明的固定喻体。可被我们频繁提及的“娜拉”是谁?她从哪里来?她往何处去?她的...
【上海书评:李路读《“娜拉”在中国》|从妇女出走到男性回家】作者详尽梳理了“娜拉”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演变的历史,展示中国“娜拉”自“五四”到抗战前被形塑与实践的多种面貌,借此映照出新女性与女权论述在中国的多种发展空间,并揭示其在近代中国男性本位大叙事话语体系下难以突破的困境。https://mp.weixin.qq.co...
熟悉文学史的观众不难从这个情节联想到千万出走女性的叙事原型——《玩偶之家》(在中国又称《娜拉》)的女主角娜拉。在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的这部代表作中,娜拉是一位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她发觉八年婚姻只是儿戏,丈夫不过视自己为没有意志的“玩偶”,于是决心先“教育自己”以“做一个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