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克里夫只是将《圣经》译成英文,并没有强化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故A错误;以本土化、世俗语言的英文版《圣经》取代拉丁版,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宗教的垄断权和精神控制,故B正确;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本来就融入并控制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故C错误;《圣经》语言的转换并不能加快英国宗教改革进程,故D错误。故选:B。 本...
14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对此,一位英格兰修道院院长谴责道:“他把《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
作品名称:《约翰·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约翰》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高清作品欣赏 作品链接:https://www.mei-shu.com/famous/26972/artistic-99419.html 作品类别:油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主张用捷克民族语言做礼拜,而马丁•路德也于1534 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A.使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民族国家 B.进一步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
为了对抗教会的腐败,他从1382年开始着手将武加大拉丁文圣经翻译成英文。威克里夫强调,圣经是信仰的基石,即使一百个教皇和众多主教的解释与圣经教义不符,也应以圣经为准绳。关于圣经的版本,有人传说旧约主要由希立伏的尼哥拉编撰,而新约则主要出自威克里夫的手笔。由于印刷术尚未发明,翻译过程是手工逐段...
材料反映了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马丁•路德也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说明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打破了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增强了英国和德国的民族意识,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D项正确。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材料反映改革对欧洲...
14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威克里夫进行
约翰.威克里夫是一位著名的牛津学者,牧师和神学家,被认为是监督了第一部整本《圣经》的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2188 《匹克威克外传》英文原版 by:福拓国际 491 《爱》——罗伊·克里夫特 by:正己_中和 2473 居里夫人 by:愚者是只猫 1946 居里夫人
约翰·威克里夫坚信“圣经是信心的基本”,最终于1382年完成了英文版《圣经》全集译制。此举() A标志着新教诞生 B推广了民族语言 C确立了君主专制 D加速了殖民扩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
威克里夫译经会是一个专门从事翻译圣经的机构,因为威克里夫是主持将“武加大译本”(拉丁文圣经)译成英文的。事实,世界上还有些民族,没有自己语文的圣经,有些人便将之译成他们的文字,使那些较未开化的民族,可以读圣经而得救。现在圣经已经翻译成二千多种语文,所以只剩下少数国家民族,是福音使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