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姚思廉是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50418 《西游记》中的情理法(第二部) 2 江流儿复仇记 《百家讲坛》 20250417 《西游记》中的情理法(第二部) 1 齐天大圣的荣光与阴影 《百家讲坛》 20250416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10) 天下为公 《百家讲坛》 20250415 特别节目《天地...
"也表现了其“忠烈的特点。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经镇定地谈论到隋朝灭亡的事情,感慨叹息道:“姚思廉不顾生命危亡,来表明臣子应有的节操,即使 拿古人与他相比,也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时姚思廉在洛阳,于是(太宗)寄给他三百段丝帛,并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怀念着 你忠孝大节的风骨,因此有这些馈赠。 “隋朝...
姚思廉全部作品:梁书,陈书,梁书,陈书,梁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梁书(精装全3册),今注本二十四史 梁书(全7册) 精装,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南史(2)
姚思廉,字简之,是雍州万年人。姚思廉年少时跟随父亲学习汉史,能够完全继承家业,他勤学寡欲,从来没有谈到家里财产。姚思廉在陈时担任扬州主薄,入隋后任汉王府参军,后因服父丧退职。为继母守丧,他在坟墓旁结庐居住,哀伤消瘦超过常人。居丧期满,任河间郡司法书佐。姚思廉.上表陈述其父遗言,隋炀帝下诏准许他继承父志...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他随父姚察在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姚思廉 姚思廉介绍: 姚思廉(557—637),名简,字思廉。察子。陈亡,父察北迁,遂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少从父受《汉书》,在陈为会稽王主簿。入隋,初为汉王府参军,后为代王杨侑侍读。大业十三年(617),唐高祖攻入隋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官吏四散,惟思廉仍侍杨侑左右。唐兵将入殿,厉声说:“唐公举义兵,匡帝...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高祖...
贬太子,提声望!姚思廉,卒!,本视频由虾仁狂888提供,48562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乙】姚思廉明大义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
姚思廉 思廉本名简,以字行。陈吏部尚书察子,初授秦王府文学,太宗即位,为着作郎宏文馆学士,写形於十八学士图,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贞观十一年卒,赠太常卿,谥曰康。作者【姚思廉】更多作品:《梁书》梁书《陈书》陈书国学书库首页 国学电子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