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克复荆州时,姚僧垣还在服侍梁元帝,不离左右。 被军队阻止,才流泪而去。 不久,中山公宇文护派人寻求姚僧垣。 姚僧垣到宇文护军营后,又被燕公于谨召去,待以隆重礼节。 太祖又派使者由沿途驿站供应夫马食粮,加倍赶路,征召姚僧垣,于谨坚决不放姚僧垣走,对使者说:“我已衰老,顽疾痛苦。 如今得到此人,...
燕公于谨曾对姚僧垣说:“乐平公、永世公都患有经久难愈的疾病,我觉得永世公的病情稍轻。”回答说:“病有深浅,时有危杀,乐平公虽然困窘,最终能够保全;永世公虽然较轻,一定免不了死。”燕公于谨说:“应该在什么时候。”回答说“:不出四月份。”结果正像他说的那样,燕公谨很是叹愕惊异。 天和六年(570)...
人物简介:姚僧垣 (499-583年),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曾担任南朝梁宫廷的御医,江陵之战后,被北周朝廷招募。一生治验不可胜记,声誉远闻,达诸蕃外域。583年(开皇三年),姚僧垣去世,终年85岁。著有《集验方》12卷、《行记》3卷行于世。
姚僧垣诊治细致认真,武陵王所生葛秀华积病良久,难以医治,姚僧垣领命诊视后向梁武帝详细汇报了病人的症状及变化情况,梁武帝听闻后赞叹道:“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
姚僧垣,字法卫,是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姚信的八世孙。父亲姚菩提,在南朝梁任高平令。姚菩提曾经遭受疾病多年,于是就留心医药。梁武帝召见他讨论方术事,说话大多合意,所以受到礼待。 姚僧垣年轻时很通达,服丧符合礼节,年方二十四岁,就继承父亲的医业。在梁朝任太医正,...
姚僧垣出生于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是吴太常姚信的八世孙。他的曾祖父姚郢是南朝宋的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父亲姚菩提则是梁朝的高平令。姚菩提因幼年患病多年,故对医学深有研究,梁武帝萧衍也因其医术高超而常召其讨论方术。姚菩提的医术传承给了姚僧垣,使其从小便接触到了医学知识。姚僧垣自幼聪颖...
表现姚僧垣受到皇帝的宠爱,间接表现其医术高妙,故⑤句不符合题意。 ⑥句意为:僧垣知道宣帝病重垂危,不可能完全康复。表现姚僧垣对病的判断准确,表现其医术高妙,故⑥句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有②③④⑥。 综上,本题答案为C。 3. B项,见于第三段“僧垣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
姚氏祖圣御医姚僧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出生在贵族家庭的人;太医而尊称大夫,是历史上勘称第一人;是以“大黄”灵活用药审慎精当,因医术高妙获得贵族头衔的人。是历代名医中爵位最高的第一人,除了两度封伯爵、公爵外,还有许多显赫的头衔:戎昭将军、东骑将军、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等,终年85岁,逝世后仍追赠...
姚僧垣 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疢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召与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僧垣幼通洽,居丧尽礼,年 二十四,即传家业。仕梁为太医正,加文德主帅。梁武帝尝因发热,服大黄,僧垣曰:“大黄快药,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太清元年...
南北朝时期梁代名医姚僧垣,继承家学,医术高超,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周书》记载,他曾先后为梁武帝和梁元帝诊治疾病,这两次经历都与大黄有关,给后人以启迪。 有一次,梁武帝因病发热,寝食不安,朝中群臣竞相献方,梁武帝听从御医诊断,欲服大黄以泻热。姚僧垣诊脉辨证后,力主不可,认为梁武帝年已八十,脏腑皆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