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姓氏再也不能区分血缘和贵贱了,所以,导致了姓氏的合流。
到战国时期分封社会解体,也就没有了区分姓和氏的必要,这样一来,姓和氏也就逐渐合流,成为了一个新的词“姓氏”。一方面,姓的血缘功能保留了下来,除了改姓、赐姓等特殊情况外,姓氏一般不再轻易变化;而另一方面,氏的社会功能也保留了下来,今天的姓氏实际上更多也就是周代的姓。姓氏的合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
这时的姓氏再也不能区分血缘和贵贱了,所以,导致了姓氏的合流。
同时春秋战国很混乱,有的人为了避祸就跟自己的宗族脱离了关系,自己另起炉灶,DIY了一个新的氏。这么一搞,就使得姓氏制度越来越乱,原本金字塔式的稳定结构开始有了崩溃的前兆。到了春秋末期,姓氏合流其实已经开始萌芽了,战国策里面楚怀王的宠妃就叫郑袖,不叫郑姬或者郑氏这种称呼了。战国时期,对于该称姓还是该...
00:00/00:00 古人如何称呼!聊聊姓氏合流 小郭与不凉发布于:北京市2023.09.01 23:17 +1 首赞 之前的节目我们聊到封神,好多人说“你这说的不对 不叫纣王 人家叫殷寿、应该叫帝辛”。这一期我们就讲讲,商周时期的人,究竟要叫啥
姓氏合流论略 张淑一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 ;#"<=#) 摘要:春秋战国之际的姓氏合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姓氏结构的变化,即姓氏结构由原 来的多级制(姓、氏两级或者姓、大宗氏、小宗氏三级)转变为只有变化以后的新姓一级;其二为姓氏应 ...
,2001姓氏合流论略张 淑一(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春秋战国之际的姓氏合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姓氏结构的变化,即姓氏结构由原来的多级制 (姓、氏两级或者姓、大宗氏、小宗氏三级)转变为只有变化以后的新姓一级; 其二为姓氏应用规则的变化,即在新姓氏制度下,无论男子、女子,其个人的...
经过春秋时代的世事动荡,姓氏区别的社会依据和心理依据都发生了根本的动摇。有的大家大族衰落了,而那些小家小族反而兴旺发达起来,因此人们对姓、氏的区别已不那么讲究,姓与氏开始慢慢地合流为一。秦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户籍制度。新的姓氏制度因此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强化。许多原本没有姓氏的庶人...
他的父亲是秦庄襄王。那么既然知道,为什么还会出错呢,有一种说法是说因为汉代以后先是出现了“姓氏合流”的现象,之后的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官也逐渐不区分姓氏的区别,在《史记》里就弄混过,说秦始皇姓赵氏。不过怎么称呼秦始皇在已经出土的许多战国时期的竹简就可以知道了。比如说《赵正书》。...
1. 秦汉以来的姓氏合流 (1)秦汉以来,汉族姓、氏合二为一,没有区别。《史记》卷91《黥布列传》说:“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同书卷99《刘敬传》说刘邦给娄敬“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如果采用这种形式,称呼秦汉以降的人物,当然不错。现代人的称呼亦是如此,如某人姓“王”,回答他人“请问贵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