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能做到贫不谄,富不骄,怎样?”孔子说:“能做到这样也不错.但是如果能做到贫而乐,富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根据“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可知,孔子认为,《诗经》《尚书》都是雅言,即规范语言,诵读《诗》《书》,述说礼仪,都应使用雅言。反馈 收藏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 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 45.重点句子翻译(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2)日光下澈...
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材料二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上的礼是个人的礼,也是社会秩序的礼。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是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甚至比法律更大。他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其要恢复的自然是周礼。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所以孔子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子夏与孔子的一番对话创造了一种经典的教育境界,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境界。___。2.子夏向孔子请教的是...
比较两则材料可知,相同点在于:孔子从谈《诗》而延伸到谈礼制,孟子认为要从自己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本意,这说明孔子和孟子都不拘泥于《诗》的文辞本身,而重在挖掘其深层的思想、意义。不同点在于:材料一是孔子与学生子夏的对话,是教学活动,体现了孔子更加注重《诗》的教育功能。孟子则注重对《诗》精神内涵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