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从司法实践来看,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般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普通犯罪集 团、“恶势力”团伙向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明显的性质 转变节点;某些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增强隐蔽性,还会通过开办公司、企业等 “合法”方式“以商养黑”,且某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者、组织者还有特殊的 身份作掩护,如以...
社会的突出行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防止了该批数量巨大的毒品流入社 会、危害社会;二是从源头上阻止了该批毒品的实际控制人继续实施以该批毒品 为对象的犯罪的可能性。因此,魏光强提供9643克毒品线索的行为完全符合立 功的成立要件,应当构成立功。 指导案例【第1069号】张应宣运输毒品案 裁判摘要:吸食者在运...
本期案例为刑法专题中李某招摇撞骗、诈骗案。本案例考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重点罪名。 难度:中等 答题模式:问答模式 考点: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的理解与适用 案情 2013年4月,李某经人介绍认识了郭某某(女),李某谎称自己是某省法院处级审判员,可帮郭某某的两个儿子安排到省法院汽车队和保卫处工作,...
法官说法: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和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所谓聚众是指纠集3人以上。 提醒:尽量不要聚众组织群体性上访,且在上访时要尽量避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现...
根据中国刑法,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个人通过故意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等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犯罪行为。根据案情的描述,李某因为情绪失控,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谩骂和肢体威胁,并试图对抗警方执法,其行为涉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在这起案件中,李某的行为对公共场所的秩序产生了明显影响,妨...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二者容易混淆。如何有效地把握二者的区别,对正确定罪量刑至关重要。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故意上。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希望或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破坏公共场所等社会秩序,并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可以看出,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
9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王某、张某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52024-04 5 8危害公共安全罪——因公交车乘客与司机争执、斗殴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系列案 472024-04 6 7刑罚——白某、谭某强奸、故意杀人案 182024-04 7 罪数形态理论(田某、向某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法经营案) 262024-04 8 5共同...
本书是《中国法院2020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等。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7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案例涵盖了一系列针对公共秩序、犯罪行为定罪和处罚的复杂情况。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例:在扰乱公共秩序的罪行中,吕薛文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第68号)探讨了如何准确判断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构成。这涉及到技术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陈先贵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