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喜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梁武帝大同7年(公元541年),当时在湖州西南的金斗山建立了这座寺庙。🏞️🕰️ 时光荏苒,到了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妙喜寺因故迁移到了杼山。由于“喜”与“西”在方言中音相似,妙喜寺的所在地也因此被称为妙西。🏞...
妙西镇的名字来自这里的寺庙——妙喜寺。妙喜寺历史十分悠久,梁朝年间,建在金斗山,因妙喜佛国而得名。唐代贞观年间,妙喜寺移到了杼山,即今天的宝积寺。妙喜镇原名就是妙喜,因“喜”和“西”的方言发音相近,后来就误作为了今天的妙西镇。而提到妙喜寺,就不得不说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唐代天宝年间...
原来唐代杼山上的妙喜寺在宋代因佛经《宝积经》而改名为“宝积禅院”,于是山随寺名,杼山改名为“宝积山”,当地人因为谐音,祖祖辈辈都把“宝积山”叫作了“宝金山”,杼山之名从此湮没。徐根法等人在地方文史专家的指点下最终在湖州市博物馆找到了唐代颜真卿撰写的《杼山妙喜寺碑铭》拓片,上面的内容也被...
“远树苍苍妙喜寺”出自唐代徐凝的《将至妙喜寺》。“远树苍苍妙喜寺”全诗 《将至妙喜寺》唐代 徐凝 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作者简介(徐凝)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
想象一下,清风轻轻吹过,你正走在前往妙喜寺的路上,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将至妙喜寺》。🌟原文欣赏: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 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译文:清风轻拂,越过水边的堤坝,远方的树木苍翠欲滴,那是妙喜寺的所在。尽管...
《将至妙喜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七言绝句。诗中首句“清风袅袅越水陂”,以清风为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恬淡的世界。接着,“远树苍苍妙喜寺”一句,视野拉远,展现了寺庙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融。整首诗虽简短,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凝作为诗人的高超功底,更传达了一种超脱...
这句诗“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将至妙喜寺》。以下是关于这句诗的详细解读:清风袅袅越水陂:这句描述的是清风轻柔地吹过水边的景象。“袅袅”形容风势轻柔细长,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水陂”则指的是水边的坡地或池塘,这里描绘的是一幅清风拂过水面的宁静...
《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皎然对灵澈上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心灵的追求。 诗中开篇即写皎然在妙喜寺高楼期待灵澈上人的到来,然而上人却一直未至,这种期待与失望的情绪交织在诗人的内心。诗人用“高房”一词来描绘妙喜寺的高楼,高...
夜磬悠扬,妙喜寺的别样韵味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充满禅意与韵味的古诗——《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磬的声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寺庙之中。 📜原文欣赏: 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 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 幽僧悟深定,归...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是唐朝诗僧皎然的一首佳作,以其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的诗风而独步一时。全诗以夜磬的声音为主线,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音乐感受力,更传达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感情。特别是“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磬声的悠扬与回荡,仿佛能洗净尘世的烦恼,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