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被誉为“海东第一古碑”。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早期王系,好太王攻城掠地之功绩,守陵制度等。是现存较早、文字较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他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 景点...
《好太王碑》, 全称《高句丽好太王碑》,又称《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原碑无年月,近人考证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立,碑身为凝岩灰石,方柱形, 略加修琢,粗糙不堪。纵612厘米,横185厘米,四面环刻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共计1800余字,字径四寸许。 现在此巨碑...
《好太王碑》全称《高句丽好太王碑》。原碑无年月,经考证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立,碑身为凝岩灰石,方柱形,略加修琢,粗糙不堪。纵612厘米,横185厘米,四面环刻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共计1800余字。 此碑现立于吉林省鸭绿江北的集安县太王村,光绪六年(1880年)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石碑之一。 《...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的遗存,位于集安市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太王乡大碑街。 此碑是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19代王好太王所立,碑身为角砾凝灰岩粗凿而成,方柱形,高6.39米,幅宽不等,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00~1.60米,第三面最宽处达2米。四面环刻汉字,隶书,自右至左竖刻,共44行,满行41...
📜好太王碑,这座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被誉为"海东第一古碑"。它于公元414年屹立,是其子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为其父所立。🏞️这座碑由角砾凝灰岩粗制而成,近方柱状,高6.39米,宽1.34-2米。四面环刻汉字隶书碑文,共1775个字,现能辨识者1590余字。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
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好太王碑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 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 《好大王碑》笔法看似单纯,但其神韵高古,不易领悟,所以就学习隶书而言,...
当代地域文化专家学者王建群及耿铁华和张福有对好太王碑亦有专门论著。然而,是以反映高句丽文化的好太王碑,尤其是它的书法艺术及在北碑中应有的地位在现代书学研究和传承中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对好太王碑书法艺术的研究挖掘还有很大的历史空间和人文价值。
《好太王碑》全称《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发现于集安市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太王乡大碑街。此碑碑身为角砾凝灰岩,高约6.4米、底部宽1.3至1.97米、顶部宽1至1.6米,呈方柱形,四面环刻文字,似隶似楷,44行、满行41字,共1775字。 好太王高谈德,374年生,高句丽第十九代君主,391年至412年在位...
《好太王碑》全称《高丽好太王碑》,又称《廣開土王境平安好太王碑》。为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由一块巨大的天然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碑体呈方柱型,高6.39米,底宽在1.34—1.97米之间,四面环刻碑文。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出土。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刻,隶书。纵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