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留了一个虚职监督东陵皇陵修建工程,让他在家养病。为了犒赏他的“机灵懂事”,特意赏给他世袭罔替的特权,由此奕譞成为清朝第十一位铁帽子王。对这个特权奕譞并不稀罕,表示无功不接受,但是慈禧没有同意只能接受。
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道光三十年(1850)封醇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封醇亲王。光绪十六年病逝,谥号贤。《醇亲王奕譞及其府邸》相册由清末宫廷摄影师梁...
《醇亲王奕譞及其府邸》是由清末宫廷摄影师梁时泰拍摄的一组珍贵照片,共 60 幅,拍摄时间大致为 1888 年,梁时泰清朝同治年间先后在香港、广州、上海和天津开设照相馆,因擅长拍摄入宫成为 “皇家摄影师”,享有 “南赖(阿芳)北梁” 之誉,他是第一个为李鸿章拍照,也是第一个为醇亲王制作私家相册的中国摄影师。
普通亲王薨逝照例辍朝三日,醇王薨逝则被慈禧加到了十一日,对比后来的恭王薨逝慈禧加到五日,可见规格不一般;三、“贤”字谥号由慈禧特加,而非内阁拟定,《大清会典》中将“贤”字解释为“行义合道”,终清一代只有怡亲王允祥与醇亲王奕譞获此美谥;四、强化皇...
作为光绪帝的生父,奕譞并未登上皇位。同治帝去世时年仅20岁,且没有留下子嗣,加之咸丰帝也无其他皇子。慈禧太后决定由奕譞的嫡长子载湉继承帝位,成为咸丰帝的继承人,这便是日后即位的光绪皇帝。作为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奕譞出生时其父已年近花甲,时年五十九岁。道光皇帝去世之际,这位皇子年仅十一岁,正值...
奕譞出殡那天,光绪皇帝突然决定要回醇亲王府送父亲最后一程,慈禧也不能拦着,就同意了。光绪当即更衣来到了醇亲王府祭拜。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光绪一下轿就哭上了,载沣领着一众弟弟也是哭着出迎。皇上突然来了,葬礼的规格就太高了,就不是亲王级别的,连司礼官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皇上来吊唁,以前可...
奕譞执政,除了才智平庸,与恭亲王奕訢的最大区别,就是无原则,无人格,对慈禧太后一味迎合,不敢坚持己见。金梁在《四朝轶闻》中指出:“醇亲王奕譞,性和顺,见太后犹畏逊,不若恭王之遇事敢争也。”话虽含蓄,意思却很明白。 为避免引起慈禧...
光绪十六年(1890年),奕譞在藩邸去世,终年51岁。奕譞一共有7个儿子,其中长子载瀚、三子和四子载洸早夭,余下的四子在晚清及民国历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1、光绪帝载湉 光绪帝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于醇亲王府,生母为慈禧的胞妹叶赫那拉·婉贞,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所以在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才选择...
载湉的的父亲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前三子均早逝,皇四子奕詝便是实际上的长子继承皇位,皇五子奕誴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皇六子恭亲王奕䜣两个儿子均已经长大成人,而奕譞的儿子便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载湉尚且只有四岁,即便是继承皇位也不能亲政,慈禧仍旧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慈禧之所以选载湉还有一个原因,...
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太上皇”这个称谓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清代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最后一位禅位给儿子的太上皇,然而还有一位“名义上”的“太上皇”,他就是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这个皇帝的父亲一生都在躲避权力的蹂躏,儿子成为皇帝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