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奇病论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甲乙经》、《太素》无此四字,为全元起注文,误...
奇病论原文及翻译原文: 1. 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2.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
本篇论述了子瘠、息积、伏梁、疹筋、厥逆、脾瘅、厥、胎病(癫疾)、肾风等十种奇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预后。因所论的都是异于一般的病,故名“奇病论”。 日本丹波元简 《素问识》:“此篇所载,重身声暗、息积、疹筋等,率皆奇特之病,故以'奇病’名篇”。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
卷一·奇病论黄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歧伯曰:“名曰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名曰息积,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人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名曰伏梁,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名曰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
所说的“揆”,是指切按脉搏,来推求病变;所说的“度”,是从脉象,来推测病位,结合四时气候来判断病情。 奇病论 【本章要点】 一、论述了妊娠九月而喑、息积、伏梁、疹筋、厥逆、头痛、脾瘅、胆瘅、癃病、胎病、肾风等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预后等。 二、提出了“无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
奇,异也。异于一般的病证,是谓“奇病”。 本篇讨论了子喑、息积、伏梁、疹筋、厥逆、脾瘅、胆瘅、厥、胎病(癫疾)、肾风等十种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预后。由于这十种病都比较奇特,故名《奇病论》。 正如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云:“此篇所载,重身声喑、息积、疹筋等,率皆奇特之病,故以...
1.奇病论原文概述 2.奇病论的翻译 3.奇病论中的治疗方法 正文 奇病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论文,主要讲述了一些奇特疾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在这篇文章中,黄帝向岐伯提问,岐伯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黄帝首先问道:“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胞之络脉绝也。”...
素问·第四十七篇奇病论(节选) (原文)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译文)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应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这是什么病?是怎样得的呢? (原文)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闻道知道48:新解《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西历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悼念南京大屠杀罹难同胞国家公祭日。农历十一月十三,甲辰年丙子月辛亥日,大雪第八天。天地阴阳五运六气循环,一岁四时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木火土金水五气五行相生相克更替,五阴五阳十天干参配六阴六阳十二地支,五音七声十二律吕参合...
《黄帝内经·素问篇》第二十五篇《奇病论篇》是对一些罕见、复杂的疾病进行探讨的篇章。所谓“奇病”,是指那些不同于常见疾病、病因不明或难以辨识的病症,它们通常表现为病程特殊、症状复杂,且多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有关。中医通过对这些奇病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