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大汗、大吐、大泻,或严重烧烫伤时,脉外津液不足,不仅不能进入脉中以补充化生血液,脉外的津液成分反而会渗出脉外,以补充津液的亏耗,因此导致血液的亏少,以及血液浓稠,流行不畅等病变,此时,不能再用放血或破血的疗法,以防血液和津液的进一步耗伤,故《灵枢・营卫生会》中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夺血者无汗是指若血液亏耗,尤其是在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反而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因而导致津液不足。此时,不能对失血者再使用发汗的治疗方法,以防津液与血液进一步耗竭。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汗证等津液不足者,不能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以防血液和津液的进一步耗伤。 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
《灵枢•营卫生会》:“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亡血家不可发汗。”大汗则津泄,故对失血、血虚者不宜发汗。临床所见大汗、大吐、或大泻等津液耗伤者,往往相继表现出心悸气短,脉细无力,面白舌淡等心血亏虚证候。
据《灵枢-营卫生会》简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含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指失血的患者不要再发其汗,多汗的患者不要再伤其血。理论依据是营卫血汗同源异名,汗味津液所化,津液又是血的组成部分,而营卫津血都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故称血汗同源。所以失血的患者必汗出无源,多汗 反馈 收藏 ...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化津 C.津能载气 D.气能摄血 E.津血同源
脉内化生血液,脉内津液反而渗出脉外,因此导致血液的亏少,此时不能再用放血或破血的方法,以防血液和津液的进一步耗伤;若血液亏耗,尤其是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反而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因此导致津液不足,此时不能对失血者再使用发汗的方法,以防津液与血液进一步耗竭,故说“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
故“夺血者无汗”,即对失血过多的患者,不宜采用汗法。另一方面,汗出过多,津液大量损耗,不仅渗入脉内的津液减少,甚至脉内之血的津液成分亦要渗出脉外,形成血脉空虚,甚至津枯血燥之病变。故“夺汗者无血”,即对多汗夺津或津液大量丢失者,不可采用放血之法治疗。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 气能化津 B. 气能摄血 C. 气能生血 D. 津血同源 E. 津能载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D 正确答案:D 解析:因为血和津液都源于水谷津液,因此被称为“津血同源”。周期或严重出血会损伤津液导致口渴、尿少和皮肤干燥。严重的津液耗损和丢失会影响...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出自《素问·营卫生会篇》,“衄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出自《伤寒论》。 《灵枢·决气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汗与血存在的形式不同,其化生过程亦不相同,但都化源于津液,津液在体内有滋养濡润的作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成分,属阴精之范畴。若...
无者,勿也。是说失血的患者,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患者,勿再耗其血。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若出汗太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