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门关,又名夹门关镇,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境内,也有说法称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韩路。此地因关筑于观音岩外,两峰对峙如门,中横一水而得名。它是成都的西部屏障之一,地理位置重要。 历史背景 夹门关古为邛、窄、徒、氏羌诸侯国聚居的地方,其中“邛方”国最大。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地导沫泄蒙,尊大禹为城隍神。
这联想甚至不用过多解释,一个钟情山水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抗拒湘西、川西的独特魅力的。图丨川南老蒋至于夹关,便是在这样一个审美范畴里的“以西”,成都以西的邛崃,邛崃以西的夹关,有着“天府之国”“巴蜀四大古城”“临邛四大古镇”等多重滤镜,“夹门关”的历史渊源,以及...
《邛崃夹关古镇》夹关又名夹门关,因镇之西部观音岩处的啄子山、胡大岩两峰对峙如门,中横一水而得名。解放前,抗捐军总司令孟光远(夹关镇王庄村)带领地方民众捣毁地方反动武装势力,迎接红军北上抗日。夹关镇故列为成都邛崃市革命老区之一。夹关风景秀丽,适合早晚拍摄更有韵味,最好住一晚,记到带把钓杆,钓鱼很...
夹门关十八景之一:观音崖十二龛摩崖造像 夹门关十八景之二:拴马龙洞沟 夹门关十八景之三:夹门关万福桥 夹门关十八景之四:拴马松涛林海中的乌龟山 夹门关十八景之五:夹门关的“金甲鲤鱼” 夹门关十八景之六:香严寺的传说 夹门关十八景之七:千字坎大门鱼 夹门关十八景之八:雕虎沟龙洞之谜 夹门关十八...
洞天福地夹门关解说 洞天福地夹门关人:王文才 一、 夹门关是道、佛、儒共存共荣的故乡。 幅员面积只有47.167平方公里夹门关,鼎盛时期平均0.496千米就有一座或寺,或庙,或观,或庵,或祠,或宫,或堂,或楼,或塔。其中寺庙46座,观庵28座,祠宫堂17座,楼塔4座。
行走在夹门关的历史里头 夹关是邛崃市所属的一座场镇,古称夹门关,从东周开埠为南丝路驿站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因为邻居的父辈为夹关镇老居民,因此,我曾向其多次打听过夹关古镇的历史沿革、来龙去脉。近日更因一位朋友从县城往夹关镇卫生院工作,故而前往探访,算是又一次走进了千年古镇的历史深处。
这是千年茶马古道上的夹关古镇,古朴,幽长。我坐在红石码头边的石阶上,看霞光漫过我的凝眸,静待着夜的降临。遇见你,刚刚好。暮色渐沉,微光中月亮却在不知不觉中浮上西山,清冷,柔和;远处的山脊挂着几片落霞,白色的云镶上了金色的裙边,山的青黛掩映在夜的黑暗中。吊脚楼的灯光亮了起来,围绕着江的...
早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公元前162年)夹门关古镇就从观崖的隘口处徒至当今的座落之地;随着集镇人户的不断扩大,集市经贸也日益繁兴;然而,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所有籍于夹门关的桑梓民众,皆以刀耕火种而从业,均以粗茶淡饭而渡生,因时代的局限,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就可想而知。随着时代潮流逐步进化,人们享受理念的...
洞天福地夹门关解说 洞天福地夹门关解说 王文才 洞天福地夹门关风景 东门五龙汇聚 南门金鼓锣鸣 西门钟应千里 二龙镇守北门 一、夹门关是道、佛、儒共存共荣的故乡。幅员面积只有47.167平方公里夹门关,鼎盛时期平均0.496千米就有一座或寺,或庙,或观,或庵,或祠,或宫,或堂,或楼,或塔。其中寺庙46...
夹门关习俗文化之四 殡葬文化(之二) 熊明耻 庄严佛教道场的器具,最常见的有幡、天盖、伞盖、宝幢、经幢、花鬘等。 幢是一种用绢布、绸缎等制成的长筒形旗帜,上有织绣像或经文。由于佛法具有大威力,所以称为“法幢”。 幡是旌旗的总称,由幡头、幡身、幡手、幡足四部分组成。幡头是三角形,幡身绘有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