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纪的东晋时间,背着纸箱的造纸专家葛洪寓居夹江,在当时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竹纸。 唐天宝十八年(759年),随唐玄宗入蜀的大批工匠将中原已臻成熟的“竹纸”制作技术带入夹江。不出几年,竹纸就大量运销到京城长安,供内府使用,“年达六万番之多”。两宋时期,竹纸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尤以吴、越(今江浙两广...
“夹江宣纸”大兴,与安徽宣纸无异。安徽宣纸已不复入川。时人称“夹江宣纸”、“昌明纸”或曰:“僧造纸”。 夹江农民因造纸而脱贫,半农半工,使夹江农村一片繁荣。 开元寺也更加兴盛。 彼时,蜀中安定,书法、绘画大兴,而夹江宣纸还要出川。 清康熙年间,夹江宣纸进贡朝廷,名震华夏,为夹纸鼎盛时期。 开元...
乐山的夹江县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古法造纸技艺历史的地方,这里生产的夹江书画纸被张大千赞为“国之二宝”,与安徽宣纸齐名。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您对这项身边的非遗了解多少呢? 今天FM102.8《“淳”聊天》,主持人走进大千纸故里研学基地,在研学讲解员马雪娇的带领下,...
“文化旅游”是指以鉴赏某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文化活动为目的旅游。 四川省夹江县石堰村的72道工序竹纸制作技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里生产的夹江蜀纸又称书画纸,与安徽宣纸齐名。抗战时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居住于此,与手工艺人一起研究造纸技术。 2018年,当地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石堰...
“文化旅游”是指以鉴赏某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四川省夹江县石堰村的72道工序竹纸制作技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生产的夹江蜀纸又称书画纸,与安徽宣纸齐名。抗战时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居住于此,与手工艺人一起研究造纸技术。2018年,当地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石堰村...
纸张传递着文明的深度,承载着历史的厚度。#安逸游四川非遗伴你行# 夹江竹纸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誉为“国之二宝”。它以嫩竹为原料,用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戳视频探索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吧。 #百位非遗传承人探访计划#📍乐山市· 夹江县@四川非遗...
历史悠久的夹江竹纸 http://bbs.travel.163.com/bbs/jiangnan/615221085.html 四川夹江因手工造纸历史悠久而被誉为"千年纸乡",近日有关部门在千佛大道的景覌带上树起了以"夹江竹纸"为主題的不锈钢雕塑,配以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掛图,既让人们增长知识、寓教于乐,又美化了环境,受到了周围群众、师生 及过往“千佛岩...
“书法即是心法” ——夹江昌明禅师与夹江竹纸 僧昌明,明代中期四川夹江开元寺僧人。参禅之余,酷爱诗书画。世人听禅之后,能得昌明禅师一幅墨宝是最大的满足。 夹江昌明禅师自认“书法即是心法”。 书法之美,在于率真。是书家心性的直接流淌。 书作是书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有怎样的内心,便有怎样的字,“字如其人...
25.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指以鉴赏某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四川省夹江县石堰村的72道工序竹纸制作技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
四川省夹江县石堰村的72道工序竹纸制作技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生产的夹江蜀纸又称书画纸,与安徽宣纸齐名。抗战时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居住于此,与手工艺人一起研究造纸技术。2018年,当地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石堰村将旅游开发与传统造纸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纸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