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观·第二十回》):“谁知那个旗婆,犹自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出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战国策·燕策二》。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该句描绘了天地之间的运行和转变,以及君子应有的品质和应对困难的态度。
成语故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处《后汉书-冯异传》成语解释:东隅yu:日出处,指早上。桑榆:日落时所照处,指黄昏。成语大致意思是早上失去的东西会在晚上补偿回来。鼓励人们受到挫折有所损失时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耐心寻找机会,损失会在别处补偿回来。 成语典故故事: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与王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一次派大将...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处及意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处及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摘自《后汉书·列传·冯岑贾列传》 解释: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完善 猜您喜欢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本纪·皇后纪上》 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后汉书·...
成语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例子: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
【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 【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古人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说法。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热情。这是作者借孟尝以自比,带有怨意。孟尝,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后汉书·列传·冯岑贾列传》 释义: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2、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处:《后汉书·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释义: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