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未始有封”意味着“道”的本质是无限的、无边无际的,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和界限。这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相呼应,强调自然界和宇宙的无穷无尽,不需要人为的限制和界定。 “言未始有常封”则是指人类的语言和思想往往是有限的、有边界的,不能完全表达“道”的无尽真理。这是因为语言的局限性,我们无法...
对道而言:“未始有封”,对语言而言是:“未始有常”。 这个就是根据“一与言为二,二与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推到“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 “为是而有畛也”,正是因为这个,才有种种差别性,对大道的认识,不同角度的人,不同修为的人,不同区域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看法都是...
《庄子》原文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衆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
《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六合外内解 原文: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他强调道的本质是无形无定的,超越了任何形式和常理的界定。试图对道进行分类或定义,如划分左右、伦义、区分、辩论和竞争,实际上是对大道的割裂,因为大道本身无差别,浑然一体。大道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阐述,从宗教到哲学,再到科学...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我曾经说过,封,封名命名赐名的意思。可能很多人问庄子为何不直接说名,而说封。这个有好几种理由,比如庄子的文法...
【齐物论】第31讲: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道就是道,哪有差别 上一讲谈到对道的认知形态,既然是“既已为一矣”,还需要说吗?既然已经把道说出来了,你能不继续把它说下去吗?
《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