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表证,水在膀胱不能气化为津,以致胃中津液不足,口渴、脉浮、小便不利与口渴同时存在,是治膀胱的证据之一。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半两 右...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这是第二种变局,即“节流”。 脉浮,说明荣气还可以顺从太阳寒水气机趋势向外、向上对卫气支援补养,荣分气机没有下陷,属“其气上冲者”,这是应用桂枝作为导水主药的必需条件;若脉象不浮,则是以芍药作为导水主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的病局。脉浮+发汗后(或第73...
太阳病第73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8 2023-11 3 太阳病第72 五苓散方证 47 2023-11 4 太阳病第70 阳虚烦躁,阴阳两虚,茯苓四逆汤主之 47 2023-11 5 太阳病第69、71 发汗后,阳虚生寒或伤津化燥的证治 38 2023-11 6 太阳病第68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苓桂术甘汤主之 ...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人纪》伤寒论上篇16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视频播放量 52、弹幕量 0、点赞数 1、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1、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李梓豪观自在, 作者简介 探索宇宙智慧,与人共享,以道致远,相关视频:《人纪》伤寒论上篇42,43太阳伤寒,脉浮
主症: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渴欲饮水但饮后不舒,或兼发热,苔白滑,脉浮或浮数。 治法:化气利水,外散风寒 方药: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提要】此条紧接上条补叙太阳蓄水的脉症。 【解析】脉浮数表明太阳病发汗后,表仍有邪,表证未能全解。但表...
(二)脉:浮 证:微热---表邪未解 消渴---津液不能上承 小便不利外邪循经入里 影响膀胱气化 处理:五苓散---解表利水 第2页,共83页。[原文](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 者,五苓散主之。补述蓄水证的脉症 第3页,共83页。[原文](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 证,渴欲饮水,水入...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就是方才说的了,凡是小便不利,里有停水,发汗表不解,这个也重复,这个很要紧,在临床上一个人得感冒了,他小便不利,你给他吃解表药是决不行的,必须利水。这一段他又重复这么一段,他说发汗以后,脉仍浮数,这...
若发汗已,身灼热②者,名曰 风温③。风温为病,脉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④,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⑤;若被火⑥者,微发黄色,剧 则如惊痫,时瘛疭⑦;若火熏之⑧,一逆⑨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注释】①温病:广义伤寒之一。②灼热:形容身热很高,如同烧灼。③风温: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