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图说解》中,朱熹还对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的“无极而太极”、“动静无端”、“五行阴阳七者浑沦”等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阐述。他通过对这些命题的解释,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论,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二、朱熹思想的影响 朱熹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太极图说解原文 是朱熹通过对周敦颐《太极图说》说解,借以阐发自己的哲学本体论而写成的古籍,是其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此文成于乾道九年(1173),但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才向弟子传授,并经过了反复修改。 《太极图说解》由【解】、【辩】及【注后记】三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原文分别如下: 【解】 无极而...
朱熹的太极图说解原文 是朱熹通过对周敦颐《太极图说》说解,借以阐发自己的哲学本体论而写成的古籍,是其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此文成于乾道九年(1173),但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才向弟子传授,并经过了反复修改。 《太极图说解》由【解】、【辩】及【注后记】三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原文分别如下: 【解】 无极而...
朱熹 无极而太极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底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朱熹《太极图说解》 太极图说解 朱熹 无极而太极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底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朱熹 无极而太极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底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之本,物之始终,而命之...
摘要:在宇宙本体论阐释上,朱熹以太极为理,黄宗羲以太极为元气,伊藤仁斋以无极为理、以太极为元气,表明周敦颐的太极说处于汉唐的太极元气说与宋代的太极理本论间的过渡阶段。 在修养工夫论阐释上,仁斋父子批判了朱熹的理性论及其以四德曲解中正仁义的失误,指出朱熹掩盖无欲说的异端本质,同时也不符合孟子的寡欲说,并...
《太极图说解》是朱熹通过对周敦颐《太极图说》说解,借以阐发自己的哲学 本体论而写成的古籍,是其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此文成于乾道九年 (1173),但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才向弟子传授,并经过了反复修改。 《太极图说解》由【解】、【辩】及【注后记】三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原文分 别如下: 【解】 无极而...
《太极图说解》 作者:朱熹(南宋)原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 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胜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