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唐人撰述《太平经复文序》,指出了《太平经》传授过程:“皇天金阙后圣太平帝君……垂谟作典,预令下教,故作《太平复文》。先传上相青童君,传上宰西城王君,王君传弟子帛和,帛和传弟子于吉。” 2 这一系列天人相授的传经过程,在汉成...
在东汉至唐代,《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宋代以后逐渐为人淡忘。
《太平经》是道教中最先问世的一本道书,它的出现成为道教形成的标志之一。作为东汉道教太平道的典籍,它在道教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基本信息 别名:《太平清领书》或《太平青领书》成书年代:东汉中晚期作者: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并经过多人著述、逐步积累后汇集而成卷数:全书共170卷,分为自...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该书成书于东汉中晚期,全书共170卷,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及体系,还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以及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二、作...
《太平经》十部一百七十卷,据《后汉书》等史料记载为东汉末期道士干吉等人所传,是我国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之一。此经假托神人(又称天师)与六方真人问答,演说原始道教教义和方术,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大抵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准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其说虽受汉...
《太平经》的流传主要有三种:即齐人甘忠的《包元太平经》(12卷),于吉的《太平清领书》(170卷),张道陵的《太平洞极经》(144卷)。现今的太平经主要是综合以上三书而成。甘忠无考,于吉一作干吉,三国吴琅邪人,初住东方,后至吴会,以烧香读道书治病为事,信者甚众。为孙策所杀。张道陵(?~156年)原名张陵...
《太平经》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即“天人合一”思想;二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为帝王“致太平”勾勒了一个人人向往、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三是提出了修道的教徒怎样修辟谷、食气、养性、房中、占卜、勘舆等修身养性术;四是向人们...
太平经 南无佛说太平经,救苦救难观世音。 观音菩萨度凡人,四季八节保太平。 家门清洁解灾星,日日普陀岩下坐, 救苦救难观世音,大慈大悲要唸金刚经。 五斗六谷寿生经,南斗北斗八卦经。 三十六万解利清,玉皇坐在大天尊。
一、《太平经》的历史背景 《太平经》的成书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众疾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思想家和宗教领袖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太平经》应运而生,成为了当时人们心灵寄托的经典之一。该书的作者被认为是东汉的道教领袖张角,他在书中传达了对“...
李观一。 是了,叫李观一,是个好小孩子。 老婆婆接过了药,笑着打听了下有没有订亲之类的事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然后心满意足地转身走出去了,老人推开镂花木门,眼前阳光铺展开来,落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行人往来。 马车的车轮顺着街道上留下的车辙飞快往前,车帘在风中微微扬起,或是端坐着的夫子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