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诉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这表明,奕诉等人的努力是要( ) A. 发...
6.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诉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 ”,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 ”,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体怎么办?奕诉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这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 A.加强海防、边防...
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的人是奕欣。据网上资料查询得知,该典故源自奕欣的话: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洽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起义后的“捻”,史学界称捻军。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长达十六年,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1853年1月至3月,太平军连克武汉、安庆、南京,安徽、河南捻众纷纷起义响应。及至太平天国北伐军经过时,已开始从分散斗争趋向联合作战。1855年秋,各路捻军在安徽亳州...
把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看作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患”,英国是“肢体之患”的是下列哪位(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奕䜣D. 慈禧 点击查看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 ) A. 舌苔的有无 B. 舌苔的厚薄 C. 舌苔的颜...
奕诉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表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实现国家富强 B. 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 C. 学习帝国主义先进技术 D. ...
奕诉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体怎么办?奕诉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李鸿章的主张与奕诉基本一致。这表明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实...
奕欣是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的人。据网上的资料查询,这一观点源自奕欣的言论:他将俄国视为肘腋之忧,英国视为肢体之患,因此提出先灭太平天国和捻军,然后依次处理俄国、英国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入钻研)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知,曾国藩奏折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据材料一“可以剩发捻(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
更多“奕訢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患”。()”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代表了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但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一个落后的纲领文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打出“求强”旗号,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