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姜太...
太公答说:“寻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那些被世俗称赞的所谓的贤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贤人。”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正派的人,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推举任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贬斥。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
《六韬之军势》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军势》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曰:“势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夫兵闻则议,见则图,...
武王问太公曰?原文及翻译 来源:六韬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授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
《六韬》是中国早期的军事百科全书。它采用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撰述方式,探讨了政治学与军事学两大部分思想内容,其中第一卷《文韬》与第二卷《武韬》的主要篇幅,探讨的是君王治国之道,后四卷探讨的是打仗用兵之术。《六韬》兼收并蓄了儒家的仁民爱物、墨家的尚贤节用、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赏罚严明等...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①。” 武王曰:“敢问其目②?”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③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圯下渐泽,黑土粘埴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