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西周时期陕西陇县一带存在个“夨国”, 夨国”就是太伯兄弟所奔的“吴国”。 二是——太伯奔虞(今山西平陆县北),从而建立虞国。虞字同字,“吴”“虞”两字通用是公认的, 吾认可第二个观点, 太伯不可能穿过徐淮夷地带,跑到无锡这种侗台语区,和侗水人为伍, 太伯奔的是山西平陆县北的虞国。 《穆天...
周天子先是将弓鱼族迁走,也就是宝鸡鱼伯墓地遗址所在,但弓鱼国在西周中期销声匿迹,据说是回到南方巴国故地,成了“賨人”板楯蛮的祖先。由于太伯无后,仲雍的曾孙夨伯周章、虞仲被周康王改封到东南的吴国和山西的虞国,一来可以去新地方拓土开疆,二来也弱化了太王、虞仲后裔在关中影响力。 这时,句吴国就此瓦解,...
三、太伯、仲雍建立的是吴国,不是虞国 有些学者认为,当年太伯、仲雍出奔到达的地方,不是江南而是今山西南部平陆县一带,建立的方国不是吴国而是虞国。其依据是《左传 僖公五年》记载的“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虞国大夫宫之奇在讲述虞国开国历史时,将太伯、虞仲(即仲雍)联系在一起,足以说明...
正是这次长距离的迁徙让周族发生了部落分裂,太伯和虞仲带领的一部分部众没有跟随古公亶父西迁岐山,而是来到了今山西大阳附近的虞山定居。 在古语当中,“虞”字与“吴”字本来相通,故而历史上“太伯奔吴”的传说中那个所谓的“吴”地,指的其实就是虞山。 如果说当初太伯、虞仲迁徙到的那个“吴”地在山西大阳,那...
其依据是《左传 僖公五年》记载的“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虞国大夫宫之奇在讲述虞国开国历史时,将太伯、虞仲(即仲雍)联系在一起,足以说明虞国的始祖是太伯、虞仲;同时虞国的地理位置接近关中,太伯、仲雍从关中出奔到今山西省南部一带,符合当时的交通条件落后状况。
(3)山西平陆说。钱穆率先提出太伯之国就是山西南部的虞国。⑧童书业认为吴的初国本在河东虞国。⑨杨宽、王玉哲等亦支持此说法。(4)皖南、宁镇说。董楚平在《吴越文化新探》一书中提出“周人初到江南的地点,不是无锡、苏州一带,而是宁镇至皖南一带。”⑩任伟在《西周封国考疑》中也认为“太伯所奔之吴国应当在...
学术界对“太伯奔吴”有江苏无锡说、宝鸡吴山说、山西平陆说、皖南、宁镇说、江西樟树说、南岳衡山说、迁徙流动说等多种说法[ 《浅议“太伯奔吴”》 高强 《宝鸡社会科学》杂志 第35、36页],许多地方还留有太伯的遗迹和传说。这些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肯定了太伯与仲雍效法先祖与父亲全面巡视山川地理的实践活动,而各...
周天子先是将弓鱼族迁走,也就是宝鸡鱼伯墓地遗址所在,但弓鱼国在西周中期销声匿迹,据说是回到南方巴国故地,成了“賨人”板楯蛮的祖先。由于太伯无后,仲雍的曾孙夨伯周章、虞仲被周康王改封到东南的吴国和山西的虞国,一来可以去新地方拓土开疆,二来也弱化了太王、虞仲后裔在关中影响力。
至此,太伯、仲雍让位出奔的故事结束。今山西中条山的支脉西周以来称虞山,又称吴山,虞仲所封之地就在吴山附近。“虞”字的音部为“吴”,可见虞、吴二字上古时音同或音近,可以通假。#论语#伯夷叔齐#吴泰伯#论语别裁#不念旧恶 12 12 2 发布时间:2024-01-06 21:39 ...
通过前文,我们知道“太伯奔吴”与“吴为姬姓”两件事都充满疑点,一种相对合理的推测是,周太王时太伯、仲雍兄弟南奔到夨国(今陕西陇县),周武王时仲雍曾孙虞仲新封到虞国(今山西平陆),周康王时虞仲后人虞侯夨改封到宜国(今江苏镇江)。由于史料的匮乏,实际上证据很不充分。那么苏州又是什么时候成为吴国都城的?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