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山东滨州知州何淡 取《吕氏乡约》教人,‘每乡慎选老人亲为演说大义,使训其闾里,按季稽考’”“阳信知县张志芳‘置乡约所宣读圣谕,自为注疏千言□□,人情王法天道备极精详,刊布里社。初二、十六日亲临讲解,化美俗淳,邑无争讼’”可知,天顺年间的乡约教化...
到了天顺年间,明朝立国已近百年,宗室人口相较于明初已经有了大幅度增长。对于朱祁镇来说,自己开枝散叶是必要的,毕竟景泰帝的教训就在眼前。但是宗室人口增长过快,那就大可不必,朝廷的真金白银也不够用。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四月,朱祁镇给各王府下诏,先是要求今后各府宗室只有出现膝下无子的情况“方许...
黑暗三朝——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间制瓷业的发展 明代制瓷业的发展,可谓是有目共睹,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新品种、新器型都出自这一时期。尤其洪武、永乐、成化、宣德年间,制瓷业取得的成就,为后世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纵观整个大明王朝的制瓷业会发现,在正统、景泰、天顺年...
天顺年间 ,“每乡慎选老人亲为演说取《吕氏乡约》者(1457-1464年) 山东滨州知州何淡 大义,使训其阔),按季稽考”嘉靖元年 中明乡约,“照依约事宜,置立簿二扇,或善(1522年) 文登知县杨镛 或恶者各书一籍每月朔一会,务在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万历年间 “置乡约所宣读圣谕,自为注疏千言,阳信知县...
到了天顺年间,明朝建国已经快一百年了,皇室成员的数量比开国时多了不少。朱祁镇深知,让自己的家族延续下去很重要,毕竟景泰帝的事情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然而,如果皇室人口膨胀得太快,也不是好事,朝廷的财政根本撑不住。在1460年4月,朱祁镇向各地王府发出命令,规定只有那些没有儿子的宗室成员才能申请再娶。随后...
明英宗治国理念最大的改变就是以民为本,注重民生。天顺年间的他深知其帝位来之不易,开始尝试着做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树立民本意识,切实关注民生,将爱民救民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英宗十分重视赈灾救灾工作,关爱百姓。每当各地出现灾害,英宗总是第一时间内派官员前去赈济,然后再根据灾情进行减免税粮等善后...
到了天顺年间,宁国公主曾孙梅俊被朝廷特恩入国子监读书,算是朝廷对这位朱棣亲妹妹后代的特殊照顾。含山大长公主 含山公主,生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其母韩氏来自于当时的大明属国高丽。驸马尹清,华阴人,建文年间曾掌后府都督事。虽然死得早,也算是朱允炆一党,所以公主在永乐年间颇不受四哥朱棣的待见。...
而在天顺年间,宗室之中资格最老、名声最佳的亲王,就是鲁王朱肇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鲁王家族在天顺年间的故事。宗室第一元老 朱肇煇,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六月,鲁荒王朱檀庶长子,生母戈氏,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二十八孙。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英宗...
让人费解的是,从正统年间开始,朝廷对瓷器生产的管控不减反增。御窑厂依然按照皇家的要求定制烧造特定款式的瓷器,甚至对具体数量都有明确规定。然而,这些理应存世的官窑珍品,却仿佛在历史长河中神秘失踪,至今未见一件带有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年款的官窑器物。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极大关注。通过查阅史料...
在明代的天顺年间,朝廷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人事变动。起始于1457年的天顺元年,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后,对原有的官制进行调整,恢复了吏部尚书由一名官员担任的制度。在这一时期,吏部尚书王直和礼部尚书胡濙因政变而被迫退休,户部尚书张凤被调至南京任职,刑部尚书俞士悦和工部尚书江渊被贬为戍边,而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