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系列(Tianwen)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作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
天问一号(Tianwen-1)是中国第二个火星探测项目。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探测任务依次编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为“揽星九天”。[2] 火星探测任务标识天问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总研制,任务计划通过实施一次发射,实现...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到5吨左右。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设备及功能:中、高分辨率相机,负责对火星表面成像,开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研究;火星磁强计后续主要负责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环境;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则用来分析火星矿物组成与分布,研究火星整体化学...
到了火星轨道后,天问一号就开始绕着火星飞行,然后找准角度降落火星表面。着陆火星是天问一号所有任务里,最难的一个,它需要经过大气制动、降落伞减速、反推减速三个环节。在大气制动环节上,天问一号需要在15分钟内把速度从每秒5.1公里降到每秒4.5公里,让火星的引力“抓住”它,然后降落下去。进入火星大气层后,...
其次,天问一号的探测数据表明,火星大气中重力波的能量密度和传播特性与地球大气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机会,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行星大气中的能量和动量如何在不同星球之间进行转移。在地球上,内部重力波影响天气模式、飞机的飞行安全以及大气层的整体稳定性。类似地,理解火星大气中的...
这些数据,就是我们所说的天问数据,它们是中国的火星探测的成果,也是中国的火星探测的贡献。火星全球影像图:这是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它是由天问一号轨道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机拍摄的火星表面的多幅影像拼接而成的,它展示了火星的全貌和细节,包括了火星的极地、赤道、山脉...
2023年7月23日是我国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三周年的日子。在这三年里,天问一号实现了工程和科学两个领域的双丰收,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着陆器与火星车合影。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了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
2023 年 7 月 23 日是我国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三周年的日子。在这三年里,天问一号实现了工程和科学两个领域的双丰收,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 着陆器与火星车合影。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 10 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 任务名称 任务标识 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 “天问系列”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 “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为 “天问”来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 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著 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