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出处:先秦·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拓展资料: 译文: 很大的愁怨,就算调解,也还是会有余怨留在心中;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
天道(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爱,永恒地(默默地、无私地)帮助世人。其实纵观历史是贤德之君、或得道高僧、或世外高人,皆是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皆为大爱也!’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即是本章的总结,也是本书的总结,与开篇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遥相呼应,首尾圆合,天衣无缝。...
他认为,持之以恒地追求德行和公平,才能使个体与天道更好地契合,从而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道德自律和谦卑礼让的品性,也是受到天道眷顾的原因。 善恶有报的观念 “报怨以德”、“常与善人”这些观念涉及到了因果报应的认知。老子强调通过善行回报怨恨,以德报怨。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会影响自身的遭遇,而天道则在...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是孔子的言论。它的意思是说,天道是公正而没有偏向的,常常与善良的人相处并给予他们回报。 "天道无亲"强调了天道的公正性质,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根据人们的行为和品德来判定。 "恒与善人"则强调了天道倾向于善良的人。这是因为善良的人往往遵循道德准则,尊重他人...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这话出自先秦时期老子的《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意思是自然的规律对谁都不偏爱,总是伴随着有德之人。 此句旨在阐述一个道理,即天道(或说自然的规律、宇宙的法则)并不因为个人的身份、地位或关系而有所偏袒,它始终如一地支持那些行善积德的人。换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天理...
“天道无亲,恒予善人”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七十九章,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一句名言。其字面意思是,天道对于众人并无特别的偏爱,但它总是眷顾那些善良的人。这句话传达了老子关于天道公正无私、善恶有报的思想。 首先,我们来解析“天道无亲”这一部分。在老子看来,天道是宇宙间最高、最普遍的原则,它超越了个体、...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直译】和大怨,必有餘怨,调解了积重难返的大怨,必然还会遗留残余的仇怨,焉可以为善?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是以执右契,而[néng]不以责于人。因此,有道的圣人握有契约凭据,能不据此強行索取百姓偿还债务。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chè]。所以,有德圣人执政就像持有借据但...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是《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表达了老子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老子认为,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和原则,它不偏袒任何人,也不干预任何事,只是按照其固有的方式运行。而善人,就是那些顺应天道,行为合乎道理,不为私欲所累,不为利益所惑,不为情感所扰的人。这样的人,天道就会自然地赐予他们福祉...
这句话强调了善良行为与道德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善良者能够与天道相应和互通的关系。 从中可以拓展的意思有: 1.无惧人为因素:天道无亲,不管是贵贱贫富,善恶得失,天道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意味着人们无需担心外界因素的干扰,只要保持善良并遵循道义原则,就能得到天道的认同与回报。 2.善行有回报:「恒与善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