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的道不是天之道,不是地之道,而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重点说人道,这样才能够具体地说到人怎样作人文统类。荀子在《天论篇》中,其实是要分别出人道和天地万物之道。《天论篇》中,荀子说到万物和人同样是由天所生,人的五官是天官,心是天君,都是出于天。但荀子更加强调的是,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
《荀子·天论篇第十七》的部分原文如下:衡听显幽之术: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闻听而明誉之,定其...
💡 记住:全面看待问题,才能趋利避害!《荀子·天论篇》的思想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它教会我们尊重规律、积极有为、坚守道德、辩证思考。这些智慧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这些法则都值得铭记于心!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天空...
荀子在《天论篇》中独树一帜,他坚信人道而非天道,认为人的生活之道在于善用天赋的感官和智慧,以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他主张的"天行有常",是自然法则的体现,强调人应当遵循而非被这些法则所束缚。荀子倡导"天人相分",明确指出个人的得失不应归咎于天意,而是应尽职尽责,以应对社会的治乱变迁。荀...
1.天论篇探讨了天命和人的关系。2.荀子认为天命是人生的根本,决定了人的福祉和命运。3.人应顺应天命,遵循天道,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4.荀子强调人的努力和奋斗,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5.人应尊重天命,但也要积极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6.天论篇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的奋斗与...
上一期的练字题目,取自《荀子·天论篇》选段 《荀子·天论篇》 荀子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 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 nonozone 2019年9月10日 ...
《荀子》卷17天论篇诗解4上明政平伦常去祆 题文诗: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罕至者.怪之可也, 畏之非也.日月有蚀,风雨不时,怪星党见,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政平,虽并世起, 无伤国本;上闇政险,虽无一至,亦无补益. 物已至者,人祆可畏:楛耕伤稼,...
·中国哲学 ·荀子 《天论篇 》 是对于占星学的批判章 启 群《天论篇 》 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下半叶, 学界对于其中 “制天命而用之 ” 的思想推崇备至。今日国人崇尚 “天人合一” 之说, 有人又对其 “明于天人之分 ” 的说法颇有争议。①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割裂了 《天论篇》 的整体思想 。本...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译文: 认为大自然伟大而思慕它,哪里及得上把它当作物资积蓄起来而控制它?顺从自然而...